今年这家新势力将智驾投入的重心从端到端转移到了VLA,试图在端到端上取得拔尖成绩之后继续乘胜突击。这位负责人作为“舵手”可谓核心关键人物,而就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如此核心的人物休假,对于这家新势力在前沿技术的研发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今年这家新势力的智驾核心团队并不稳定。智驾最核心的三个部门:端到端、世界模型、量产,端到端负责人已经离职,世界模型负责人带病休假,就只有量产的负责人还在。
智驾一号位似乎对此并不担忧,还是信心满满,认为等新模型量产上车会在业界取得断代式领先。不过,端到端和世界模型是最重要的两个技术,核心人物不稳定,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这几年新势力在智驾自研上都出现一个严重的现象,人才流动和动荡成为常态。而且,越是某一阶段做的拔尖的新势力,人才越频繁的动荡。
比如另一家新势力,曾经是牛人扎堆星光灿烂,但过去几年牛人一波一波的走,最后连智驾一号位都走了。近一年多倒是稳定了,因为牛人少了“星味”也淡了,业界挖角也就少了。现在各条线的leader大多数都是靠熬资历熬上来的,牛人走了腾出了位置,就给了他们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在技术迭代上这一家新势力不再有拔尖表现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各家新势力的BOSS们也没有下力气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听之任之。或许在BOSS们眼里,技术一变,人也要跟着变。
这两年也出现了一种现象趋势,做智驾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轮技术迭代用一批人,等下一轮技术路线的时候再换一批人用。
比如,从无图城区迭代到端到端,就找一批人来做端到端,从端到端迭代到VLA,就再用一批人来做VLA。
人才成了耗材,导致人才的价值周期特别短。而且,需要用的时候是“小甜甜”,项目做完要迭代技术路线不再需要了,就成了“牛夫人”。这也导致人才普遍缺乏安全感,很多都想着项目干出来之后就赶快跳槽卖个好价钱。企业和人才之间博弈的味道越来越浓。
这或许也是一些大牛离开智驾行业选择去做机器人创业的原因,给别人打工让别人掌控自己的命运,不如自己搞个山头当老大,实现“我的命运我操盘”的人生目标。而且这些大牛也具备条件,因为颇受资本追捧,离职消息一出就有资本拿着钱袋子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