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六安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安徽绿沃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前公示,标志着该项目即将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地方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我国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该项目坐落于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杭埠园区,规划新建现代化生产厂房及完备的配套设施。企业将引进自动化破碎分选机、MVR蒸发结晶装置等一系列智能化高端设备,并深度融合大数据、互联网等前沿信息化技术与软件系统,构建起一套高效、智能的生产管理体系。其核心技术包括磷酸铁锂电池黑粉湿法全资源化回收和精准分离技术,旨在打造一条从退役锂电池到材料再制造的绿色化、智能化生产线。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处理高达5万吨的退役锂电池,有效缓解当前市场上大量废旧电池带来的环境压力。
具体而言,该项目将以退役动力锂电池为原料,实施精细化拆解与分类策略。对于已报废的电芯,将进行全面的资源化回收利用;而对于尚未达到报废标准的电芯,则进行梯次利用,通过测电压、分容、老化、配组、焊接、测试、组装等一系列严谨工序,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在预处理环节,报废电芯经由皮带输送机送入粗破碎系统,被破碎至5-10mm左右的小颗粒,随后进入热解系统进行深度处理。经过筛分分选、剥离分选、铜绿分离等多道工序,能够精准地将电池外壳、电池黑粉、铜粉、铝粉等组分有效分离。
进入资源化回收利用阶段,预处理得到的电池黑粉需经历一次酸浸和二次酸浸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氧化反应破坏磷酸铁锂的结构,使锂元素以硫酸锂的形式溶出,而磷和铁则以磷酸铁的形式沉淀析出。浸出后的料浆通过压滤机实现固液分离,其中滤液富含硫酸锂,经后续除杂、MVR浓缩、沉锂、干燥、粉碎、除磁、包装等工艺,最终产出高纯度的碳酸锂及副产品硫酸钠。与此同时,滤饼中的浸出渣(主要成分为磷酸铁与石墨粉)则经过三次酸浸、四次酸浸等复杂工序,成功分离出石墨渣,并进一步加工得到硫酸铁以及另一副产品硫酸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