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一池州:年产3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项目一期5000吨有望明年年底投产
8月25日,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发布了年产3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建设(一期)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后公布,为后续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合法合规的基础,标志着项目朝着落地实施迈出了重要一步。
项目名称:年产3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建设(一期)项目
建设单位:碳一新能源(池州)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黄山北路以东、沙河路以南项目概况:据悉,该项目选址于黄山北路以东、沙河路以南,用地规模颇为可观,达109,865平方米;
项目投资:该项目总投资高达34亿元,彰显出其在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长远发展的决心。本次开工的一期生产线投资为10.2亿元,在首期总投资中占比57%,而其中用于生产线专项投资的金额达7.6亿元。
项目规划:整个项目规划总产能为3万吨/年的硅碳负极材料,采用分三期建设的策略。一期产能设定为5000吨/年,投资7.6亿元,对应规划用地100亩;二期投资11.4亿元,规划用地200亩,产能提升至1万吨/年;三期投资15亿元,同样规划用地200亩,届时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1.5万吨/年。
该项目于2025年3月成功签约,随后在7月2日,一期生产线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推进速度十分迅速。按照计划,2026年底一期项目将实现投产,2028年则可实现全面投产。
技术工艺亮点:该项目采用了新型的气相硅技术,核心工艺为“碳基体框架 + 气相沉积”,并结合纳米硅颗粒与人造 SEI 膜技术。这种技术组合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形成网状导电结构,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硅材料应用的膨胀问题。网状导电结构的形成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提升电池充放电效率;而对硅材料膨胀问题的攻克,则极大地提升了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使得生产出的硅碳负极材料在性能上领先于市场上的部分同类产品,为其在新能源电池领域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