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负极材料 » 正文

美国硅基负极电池公司汇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04
摘要:美国硅基负极电池公司汇总   今年5月份佛罗里达电池大会上,“硅负极技术正快速成熟”成为最突出的主题之一,Amprius 凭借高能量圆柱电池荣获“最佳展品奖”;Coreshell、Nanograf、Ley...
美国硅基负极电池公司汇总
 
今年5月份佛罗里达电池大会上,“硅负极技术正快速成熟”成为最突出的主题之一,Amprius 凭借高能量圆柱电池荣获“最佳展品奖”;Coreshell、Nanograf、LeydenJar、GDI、Blue Current、Paraclete、Sionic、Enovix 和 Anthro 等公司均展示了推动硅基负极技术进展的最新成果,主流解决方案包括:构筑特殊硅微结构、聚合物或其他材料的包覆保护,以及 Si-C 等复合体系。
 
Coreshell 
Coreshell 首席技术官 Roger Basu 从成本角度阐述硅负极的重要性:美国电动车均价已超 4 万美元,而主流购车区间在 2.5–3 万美元。通过纯电动汽车实现交通电气化是最大幅度削减排放的最快路径,他说,但成本是障碍,而电池是主要因素。
Coreshell 的目标是利用冶金级硅降低成本,Basu 表示其成本仅为石墨的一半,比容量却是石墨的 10 倍。
 
为说明立场,Basu 给出假设场景:每年将美国 10 % 的车辆电动化——他认为这是激进的目标。按每辆车 70 kWh 计算,这些电动车每年需 2 TWh 以上电池产能。若由石墨承担增量,“美国本土产量需扩大 10 倍才能满足需求”,他补充说,多数需为人造石墨(成本提升 2–3 倍),因北美天然石墨极少。据他计算,若采用金属锂负极,锂金属产量需增加 200 倍。“在我们看来,金属锂电池若要面向大众市场,只能走无负极路线,即负极零过量锂。”他说。
 
相比之下,他说硅是唯一美国本土产量已超需求的负极材料;若用 SiO 或硅烷,也需 200 倍增产。因此,Coreshell 采用冶金级硅,Basu 表示通过其合作伙伴 Ferroglobe 从 98 % 微提纯至约 99.9 %,“成本极低——约每公斤 1 美元”。
 
Coreshell 技术的核心是一种专有涂层,涂覆在仅研磨至微米级的冶金硅上,Basu 强调进一步纳米化会使成本过高。
 
Coreshell 目前的目标配方是 80 % 硅 + 10 % 石墨,计划本十年末完全去除石墨。他们主要与 LFP 正极配对,因其每 kWh 成本最低,且供应链安全优于 NMC。罗兰伯格的成本分析显示,该冶金硅电芯比石墨-LFP 方形动力电池便宜 17 %,比石墨-NMC 4680 便宜 25 %。
 
Coreshell 计划今年送样 60 Ah 硅-LFP 电芯,能量密度约 250 Wh/kg——Basu 所知全球最高 LFP。他展示了 5 Ah 软包数据:470 次循环(对称 C/2 充放,<20 psi 可压缩泡沫)后容量保持 92.4 %。
 
GDI 
GDI 也在负极中使用纯硅,其技术是在高抗拉强度铜箔上用 PECVD 连续沉积约 15 微米的多孔非晶硅层。CEO Robert Anstey 表示,这层面容量可达 7 mAh/cm²,相当于需 35 微米金属锂或 100 微米石墨无法达到的水平。沉积技术由旭硝子开发,后者以摩天大楼规模镀膜建筑玻璃。Anstey 的报告显示,他们对这种含至少 40 % 非晶硅的多孔储锂层拥有专利保护。
 
Anstey 说,该方法有效是因为在化成过程中硅膨胀“自建成一座城市”,形成孔道“道路”;收缩时则“为自己留出可呼吸的空间”。他表示其负极支持 10 C 充放,全电池能量密度超 300 Wh/kg 和 900 Wh/L,已由第三方实验室在无外加压力下证实。
 
初期应用领域包括医疗器械和无人机,这些场景通常不允许深度放电,因此可循环约 500 次后才降至 80 % 容量。Anstey 还展示了 5.5 Ah、>270 Wh/kg 电芯在 4 C 充电 / C/3 放电工况下循环 300 次,对应 500 英里续航。“这证明高能量与极速快充可在同一电芯实现。”Anstey 说。
 
GDI 租用 AGC 厂房并安装设备,计划 2027 年扩至 25–100 MWh,2028–2029 年达到 1 GWh。Anstey 表示,该技术在 GWh 规模下可将负极材料成本降至 <$15/kWh,并引述 REC Silicon 称其过剩硅烷足以生产逾 50 GWh 负极材料。
 
LeydenJar
总部位于荷兰的 LeydenJar 专注于纯硅负极,主攻消费电子——手机、笔记本、可穿戴设备。他们设想这些设备因 AI 算力提升而需更大电量。其主打产品是一种自带孔隙的硅箔负极,像海绵一样吸锂,避免膨胀。高级商务开发 Tim Aanhane 表示,在 5 Ah 软包中,其方案比现有市场标准体积能量密度高 50 %,达 900 Wh/L;进一步改进可达 1250 Wh/L,5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 80 %,无需外部压力。
 
LeydenJar 与 GDI 一样采用 PECVD 直接在铜箔上沉积硅颗粒,但设备自研。“我们在硅柱内部及柱间留孔隙,供硅膨胀。”Aanhane 解释。
 
整个过程干燥,“无需涂布、辊压、加热或干燥”。他们现有 1 MWh 中试线,计划 2029 年扩至 1 GWh。尽管目前聚焦消费电子,Aanhane 表示 GWh 级后将考虑汽车应用。
 
Paraclete 
Paraclete 企业战略副总裁 Paul Jones 介绍了最新 SILO 负极技术。他大胆宣称,该负极将真正颠覆市场——续航翻倍、极速充电且成本更低。“该产品将最终兑现硅负极在锂电池中的承诺,并重新点燃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热情。”Jones 说。
 
Paraclete 从包括冶金级在内的多种硅源出发,Jones 表示他们将硅研磨至中位粒径约 150 nm,再以双层聚合物基体包覆。第一层非常柔韧但无弹性;第二层则柔韧、多孔且弹性十足,SEI 形成于最外层。Jones 解释,充电时硅纳米颗粒膨胀 300–400 %,如同预期,但聚合物层有效吸收膨胀,对 SEI 影响极小。该设计使其硅含量可达 80 %,能量密度“为石墨 240 %,且超过最接近的硅负极竞争者逾 50 %”。示意图显示能量密度 520 Wh/kg,但未展示相应循环数据。CEO Jeff Norris 在 2023 年佛罗里达电池大会上曾展示 1000 次循环 80 % 保持率。此前版本的负极亦用于阿贡国家实验室研究,显示在 8 C 快充下容量保持提升。
 
Jones 声称,基于 SILO 负极的 LFP 电池成本 $35/kWh,远低于石墨-LFP 的 $53/kWh,续航提升 2.5 倍,且 7.5 分钟可充至 80 %。
 
Blue Current 
Blue Current 专注固态电池,目标最小化或消除压力需求。电池研发高级经理 Priyanka Bhattacharya 表示,他们在负极中使用“全干法”自有弹性复合电解质,并于 2018 年全面转向硅负极。这些材料“可实现极高硅含量的硅负极,通常为传统液态锂电的 10 倍。”她解释。
 
他们将该负极与复合聚合物-硫化物无机电解质隔膜及 NMC622(及更高镍)正极配对,并辅以全干复合电解质。
 
Bhattacharya 展示了小软包数据:预计 1500 次循环(C/5 充放,2.5 MPa 压力)后容量保持 80 %;2 C 充放可保持 C/5 容量的 93 %。她表示,有望在 <1 MPa 压力下实现 1000 次循环 80 % 保持率,且模型分析表明,只要能量密度 >650 Wh/L,该压力在电动车模组中可接受。图示显示,当前 10 Ah 软包能量密度约 950 Wh/L,他们计划通过减薄隔膜进一步突破 1000 Wh/L。
 
Amprius 
Amprius 首席技术官 Ionel Stefan 表示,他们有两条产品线:SiMaxx(纯硅纳米线负极)和 SiCore(SiO)。SiMaxx 能量密度最高,商业版达 1100 Wh/L 或 450 Wh/kg,开发版达 1300 Wh/L 和 500 Wh/kg,但循环寿命仅约 150 次,且需光伏行业改造设备与其他电池设备对接。
 
Stefan 解释,真正将新技术推向市场需低成本、高产能,并兼容现有设备,从实验室到 GWh 规模每一步需数年。“这就是固态电池永远‘十年之后’的原因,现在可能还是。”他打趣道。
 
因此,SiCore 方案带来若干优势。Stefan 表示,该纳米结构 SiO 材料为“受保护、稳定化材料,可直接掺入石墨混合物”,无需新设备,可直插现有超级工厂。相比 SiMaxx,SiCore 能量密度略低——商业版最高 400 Wh/kg 或 875 Wh/L——但循环寿命提升。Stefan 展示,在 90 % DOD 下可循环 1000 次以上。
 
此外,SiCore 进入 18650 和 21700 圆柱电芯,Stefan 称其在微出行领域需求旺盛。SiCore 支持更高功率倍率;原型显示“10 C 连续放电,15 C 带冷却”及更高脉冲功率,循环降至 200–300 次,适用于无人机。
 
他们还开发了 70+ Ah SiCore 原型软包,可用于电动车,但主要面向超跑或电动垂直起降(eVTOL)应用。全系列约 20 种设计,针对不同功率、能量或平衡需求,特别适用于无人机、伪卫星及 eVTOL。
 
更多 SiO 与 Si-C 方案……
Nanograf 
Nanograf 采用“掺锂专有金属掺杂氧化亚硅”(SiO)负极。商务副总裁 Tim Porcelli 重点介绍 m38 3.8 Ah 18650 电芯,优化低温性能,符合美国国家安全指令,已可商业采购。
 
“目前我们是美国唯一大规模生产电池级氧化亚硅的公司。”Porcelli 说。他提到获能源部 6000 万美元拨款,在密歇根 Flint 建设 1.75 亿美元工厂,年产 2500 吨硅负极,计划 2027 Q4 投产,最终扩至 11.5 GWh 原材料供应。
 
该项目源于军方需求,提供更高能量、更长续航 18650 电芯,产品较现役电池“战术电台背包轻 23 %、续航多 8 小时”。该电芯体积能量密度 790 Wh/L。Porcelli 强调其低温性能:-30 ℃ 容量保持 71 %,而竞品仅 25 %。
 
其最新负极材料代号 Onyx。以冶金硅为原料,经升华、掺锂、表面包覆、喷雾干燥制得电池级材料。Porcelli 对比 Si-C 需多步制备硅烷再高温 CVD 的工艺,称 Onyx 可直接用于现有超级工厂,规模化后与石墨“每 kWh 相对价格持平”。
 
该材料首效 92 %,用于电动车可提升续航约 30 %。
 
Sionic
Sionic 在 Group14 硅-碳复合材料上施加导电保护层,并调配先进电解液、粘结剂与添加剂。CTO Karthik Ramaswami 表示:“我们只做授权,不建 GWh 工厂。”
 
他们兼容任何正极与 Si-C 材料,且无需压力。对比聚丙烯酸基电解液,Sionic 电解液使循环寿命提升 2–3 倍(约 1200 次),能量密度提升 12 %,6 C 快充能力提升 33 %。Ramaswami 展示了 10 Ah 软包:化成膨胀 10 %,后续循环 <2 %。Gen3 设计达 1000 Wh/L 和 370 Wh/kg,10 及 20 Ah 软包可实现 10–15 分钟充至 80–90 %。
 
Enovix 
Enovix 客户应用工程副总裁 Jerry Hallmark 指出,AI 驱动的消费电子急需更高能量。其技术通过激光图案化构建 3D 架构 Si-C/SiO 电极,水平堆叠 50–200 层正负极,并以不锈钢上下约束封装。EX-2M 手机电池能量密度较传统石墨提升 30 %,循环 1000 次,支持快充;用于 AR 眼镜可提升 57 %。样品现已可送。
 
Anthro Energy
最后,Anthro Energy 公司的CEO David Mackanic 展示了一种液态电解质,其在化成时原位聚合,“兼具传统固态电池诸多优势”。该电解质兼容任意正负极,案例显示用于硅负极。以 2.5 Ah NMC811||Gr+SiC(硅为主,电极级 1000 mAh/g)软包对比:传统电解液 400 次循环容量降至 80 %,无压条件下 Anthro 电解液 400 次保持 93 %,且整体膨胀降低约 50 %。
 
Mackanic 解释,电解质将各层粘结,并在硅颗粒周围形成弹性网络;同时不燃、柔韧,可提升安全并支持特殊形状应用。
 
 
 
关于我们:ICC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主要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鑫椤资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媒体资讯、研究咨询、数据库和市场营销等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专注于锂电池原材料、锂电池及其下游等相关产业链跟踪,对市场价格、行情动态等资讯的搜集与研究,常年跟踪行业内40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数据库。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报告,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鑫椤锂电以研究为中心,服务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券商/银行等)、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为客户提供的独特洞见、分析和资源,帮助客户高效决策,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市场报价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电话:021-50184981   电子邮箱:service@iccsino.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506号新梅联合广场B座21楼D  邮编:200122  沪ICP备20220242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