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取得硅碳多孔负极材料制备相关专利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硅碳多孔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5440954B,申请日期为2022年08月。
天眼查资料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专业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0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9次,专利信息2151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568个。
近日,小米旗下创投公司瀚星创投在固态电池领域再下一城。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因势新材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强邦新材以及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此次变更后,因势新材料的注册资本由100万人民币增至约111.67万人民币。
据介绍,因势新材料成立于2024年12月,于近日完成天使轮融资。从时间上看,这笔融资距离公司成立还不到半年,显示出其在新材料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
公司创始人王晓龙是一位新材料领域的资深专家,一直在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因势新材料已有一项技术专利在手。5月9日,因势新材料与燕山大学完成一项技术成果转化,从发明人张隆、张志霞手中受让了一项发明专利。该专利涉及一种基于氧掺杂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小米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
近年来,固态电池成为市场焦点,但目前实现小批量量产的仍以半固态电池为主。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作为技术路线之一,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近期宁德时代明确表示看好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华为也申请了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让市场关注度从氧化物向硫化物路线过渡。
然而,在技术攻克上,无机固体电解质中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对空气较为敏感,对正极和金属锂的电化学稳定性差。因此,需要通过技术优化,实现制备工艺简单化、高可重复性的性能特征。
小米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早已展开。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小米系已投资了多家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企业,包括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法恩莱特、天目先导等。这些公司中,卫蓝新能源已在2024年为蔚来提供了150kWh半固态电池包,同时卫蓝新能源还与华友钴业、恩捷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
此次投资因势新材料,不仅是技术协同的选择,也与合肥的产业生态密切相关。合肥作为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产业基础,为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投资因势新材料,小米进一步完善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产业生态布局,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米通过瀚星创投对因势新材料的投资,进一步深化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小米在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也展示了其在推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决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小米有望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全球能源存储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