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负极材料 » 正文

2000吨硅碳负极项目将在6月试生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06
摘要:根据中国化工报消息,湖北宜昌高新区硅碳负极材料产业迎来关键进展。银硅(宁波)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已进入土建攻坚阶段,预计2025年6月试产。该项目采用气相沉积硅碳技术,具备优异的循环...
根据中国化工报消息,湖北宜昌高新区硅碳负极材料产业迎来关键进展。银硅(宁波)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已进入土建攻坚阶段,预计2025年6月试产。该项目采用气相沉积硅碳技术,具备优异的循环性能(超1000次)、高能量密度(较传统石墨负极提升2-3倍)及安全环保特性,标志着高新区在高端电池材料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湖北匠芯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高新区首家开工的硅碳负极企业,一期年产500吨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全面启动,计划2025年底启动二期建设,总产能将达3000吨/年。公司负责人杨士平表示:“我们专注于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用硅碳材料研发,目标是2025年实现产业化落地,推动区域形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产业链协同加速宜昌高新区围绕硅碳负极产业链上下游,已吸引六家龙头企业入驻。
 
除银硅科技、匠芯新材料外,晟皓电子级硅烷及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总投资56亿元)、洛阳联创锂能科技新能源电池硅碳负极项目(投资10亿元)均在年内陆续开工。高新区招商投资有限公司罗杨博士指出:“我们正以行业领军企业为引领,打造全球一流的硅碳负极产业园区,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能15-20万吨、产值600亿元。”
 
硅烷原料保障方面,白洋工业园已形成硅烷产能“双保险”:和远气体年产6万-8万吨硅烷项目投产,晟皓电子级硅烷项目规划产能1.5万吨。这一配套优势为硅碳负极材料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驱动产业化进程硅碳负极材料因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石墨的10倍),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核心材料。当前,CVD法硅碳负极凭借克容量1800-2000mAh/g、循环寿命超1000次的技术优势,成为主流方向。国内头部企业如贝特瑞、璞泰来已实现小批量供货,而银硅科技、匠芯新材料等新锐企业则通过工艺创新(如流化床设备国产化、多孔碳材料降本)加速成本下降。
 
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硅碳负极价格将降至8-12万元/吨,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随着800V高压快充车型普及(2025年渗透率超30%)、固态电池商业化(2027年装车)及消费电子升级(AI手机、XR设备),硅碳负极在动力电池、储能、3C领域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关于我们:ICC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主要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鑫椤资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媒体资讯、研究咨询、数据库和市场营销等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专注于锂电池原材料、锂电池及其下游等相关产业链跟踪,对市场价格、行情动态等资讯的搜集与研究,常年跟踪行业内40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数据库。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报告,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鑫椤锂电以研究为中心,服务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券商/银行等)、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为客户提供的独特洞见、分析和资源,帮助客户高效决策,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市场报价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招聘 | 关于我们
电话:021-50184981   电子邮箱:service@iccsino.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506号新梅联合广场B座21楼D  邮编:200122  沪ICP备20220242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