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大圆柱电池量产在即:能量密度提升20%,10分钟充电行驶300公里
2月21日据宝马官方消息,其大圆柱电池即将随宝马新世代车型量产,第六代动力电池已在沈阳生产基地试生产,并开启了本土测试与验证。
宝马称该电池包更薄、充电更快、续航更长,能量密度提升 20%、续航提升 30%、充电速度提升 30%,配 800V 高压平台充 10 分钟跑 300 公里。据悉,宝马还自研了“能量智控系统”,电池管理更智能、更安全。
奔驰携手Factorial路测固态电池:续航有望突破600英里
据外媒报道,奔驰目前正在进行固态电池技术的路试,这种电池有望实现超过 600 英里。奔驰与美国公司Factorial Energy合作,共同推动新型电池技术,承诺提升续航、充电速度以及整体效率。去年夏天,Factorial首次交付了基于其专有技术FEST(Factorial 电解质系统技术)开发的固态电池单元。
奔驰与Factorial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并于去年9月推出了更为先进的Solstice全固态电池,将为下一代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其采用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的设计,使得电池更加安全、效率更高。
华为发布巨鲸电池2.0,行业首个800V高压增程6C电池,10.5分钟即可充电70%
2月20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在鸿蒙智行尊界技术发布会上发布了搭载在尊界S800上的华为巨鲸电池2.0,这是行业首个800V高压增程6C电池包。
据悉,华为巨鲸电池2.0采用了6C超充电芯体系,SOC 10%充至80%只需10.5分钟。 除此之外,华为巨鲸电池2.0 还有5C的纯电版本,峰值补能效率可达每秒一公里,SOC 10%充至80%只需12分钟,且能量密度提升了10%以上,也是业界能量密度最高的5C纯电电池包。
锂电材料端
一周锂电市场概览
本周锂电产业链各环节普遍反映出节后开工率逐步恢复的特征,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需求和供应量级均偏低,处于周期性低点。不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结构性调整和政策支持为市场提供了缓冲,市场并未出现大幅下滑,部分板块,如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储能项目开工均展现出积极信号。上游部分原料价格(尤其是负极)维持高位,叠加节后产线复产和进口增加导致供应逐步回升,但下游需求尚未全面跟进,中小企业开工延迟加剧供需失衡,因此上游议价能力有所削弱。中游环节也面临成本消化困境,原料价格高企叠加下游传导不畅,导致利润空间存在压缩问题,下游需求复苏节奏还是关键变量。
碳酸锂:供应增长超预期但需求偏弱,短期震荡阴跌难改,成本支撑下静待3月排产变化。
本周碳酸锂价格窄幅波动,整体持稳。2月19日,雅保公司拍卖200吨电池级碳酸锂,最终成交价为每吨7.59万元/吨。供应方面,江西地区碳酸锂产线开始逐步复产,志存的万载、宜丰冶炼厂已经点火复工,锂云母制碳酸锂月度产量将明显回升,另外,进出口方面,智利1月碳酸锂对华出口量达1.9万吨,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94.7%和43.1%,预计2-3月国内到港量增加,国内碳酸锂供给量将显著增长。需求方面,整体偏空,美国关税增加10%,国内新能源项目取消强制配储要求,下游材料厂仅以刚需补库成交为主,整体采购意愿较为薄弱,多处于谨慎观望态度。整体来看,澳矿价格坚挺,需求环比虽弱但同比是增加的,目前成本支撑较强,3月份排产如果没有超预期上行的话,短期内碳酸锂还是维持震荡阴跌。
碳酸锂2月21日最新价格:
电池级99.5%:7.58-7.68万元/吨
工业级99.2%:7.13-7.28万元/吨
三元材料:原料成本支撑与下游折扣采购博弈,需求低迷致价格难起色,复苏待开工率回升。
本周三元材料市场延续偏弱态势。首先,从原料端来看,镍钴盐价格呈现震荡偏弱走势,但受成本端支撑,下跌空间有限,目前下游客户多通过折扣系数调整采购,这对三元材料报价形成一定压制,同时市场补库意愿不强,短期价格难有起色。
需求方面,目前整体以刚需采购为主。受开工率影响,部分中小型企业元宵节后才逐步恢复,2月供应量级偏低,环比预期下滑约8%。根据市场反馈,大规模补库动作可能推迟至下周,短期内三元材料需求仍以低位运行。
三元材料2月21日最新价格:
三元材料5系单晶型:11.1-11.7万元/吨
三元材料8系811型:13.9-14.7万元/吨
磷酸铁锂:需求预期好转受限,龙头扩张加剧竞争,价格博弈仍是短期主线。
本周磷酸铁锂市场需求整体偏弱,2月初市场对3月预期相对乐观,但目前预期好转幅度有所下滑。价格方面,上下游博弈仍集中在价格层面,部分供应商对价格调整意愿较强。竞争格局上,龙头企业持续扩张,例如湖南裕能的贵州1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已开工,常州锂源印尼二期9万吨也在推进;磷酸铁外销市场未见增长,因龙头企业自有磷酸铁项目投产而萎缩,部分磷酸铁企业面临客户流失严重、仅剩单一客户供货的困境。
磷酸铁锂2月21日最新价格:
磷酸铁锂动力型:3.3-3.43万元/吨
负极材料:原料高位成本传导不畅,利润承压下排产或减,焦类市场僵持待突破。
本周负极及上游原料市场关注度依然较高。上游原料价格高位运行,给负极材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目前价格向下游传导较为困难,企业采购意愿较低,部分企业会有一定的减产动作,预计二月排产环比一月有所降低,但具体幅度还需看产业链整体博弈情况。
本周焦类材料市场价格维持高位运行。针状焦方面,近期针状焦6500元以上订单已有成交。目前市场传闻锦州石化计划涨价未获证实,供应暂无明显补充,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且向下游传导困难,预计针状焦价格短期内将在高位趋于稳定。
石油焦方面,中海油本周竞拍价上涨150元至5850元/吨,涨幅较此前收窄,显示稳价意图。下游负极厂及铝用市场备货已至3月中下旬,但3月国内低硫焦炼厂检修叠加进口补充有限,供应仍趋紧张。虽然部分企业按需补货,采货意愿减弱,若负极材料厂减产,价格或出现盘整,但受铝用市场支撑,预计大幅回调可能性较低。
本周石墨化代工市场整体变动不大。代工企业受石油焦等原料价格上调影响,保温料和电阻料价格显著上涨,从去年2400元/吨升至3200元/吨左右,涨幅约800元/吨,给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然而,下游负极企业难以接受提价,导致代工市场报价提升受阻,目前仍需观察人造石墨价格是否带动需求回暖。天然石墨方面,天然石墨企业多处于休整状态,预计3月中大型企业精粉逐步开工,而中小企业暂无启动计划,目前市面上的精粉成交价格低于厂商预期,市场对负极用-195规格的心理预期在2800元以上。
负极材料2月21日价格:
负极材料天然石墨高端产品:50000-65000元/吨
高端动力负极材料人造石墨:32000-65000元/吨
中端负极材料人造石墨:23000-38000元/吨
隔膜:需求透支后韧性犹存,稳价策略与同比增量支持二季度乐观预期。
本周隔膜市场整体表现相对平稳。整体来看,2月份生产节奏与预期一致,但1月和2月排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3月及二季度的部分需求。从3月初步排产情况看,环比2月提升有限,市场仍保持一定韧性。
价格方面,近期价格走势平稳,年底溢价逐步结束,厂商心态转为积极,主要得益于2月同比需求的大幅提升。头部厂商当前以稳价为主,避免通过价格竞争扩大份额,同时新增产能明显放缓,预计市场需求在二季度仍将维持较好态势。
隔膜2月21日最新价格:
基膜9μm/ 湿法:0.65-0.85元/平方米
基膜16μm/干法:0.35-0.5元/平方米
基膜9+3μm陶瓷涂覆隔膜:0.825-1.05元/平方米
电解液:看好供需恢复与涨价潜力,六氟二季度上涨可期,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
本周电解液市场需求稳中有增,市场已基本恢复生产,市场活跃度增加,市场供应方面没有太大变化,各家电解液厂的客户结构基本稳定。价格方面,电解液厂单方面有涨价意愿,尤其是在各大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本周电解液价格维稳,预计后期会有小幅上涨。
原料方面,六氟磷酸锂市场需求稳中微增,电解液厂年前储备的六氟库存基本消耗完毕,本周六氟市场成交量小幅增加。本周六氟价格基本稳定,业内普遍预测二季度六氟价格将有一定程度上涨。溶剂市场产能充足,整体市场无明显变化,价格亦相对稳定。添加剂市场供应充足,VC价格在前期上涨后保持稳定,其他添加剂价格亦无明显变化。
短期来看,市场供应及需求基本恢复,春节假期因素影响,整个2月份供应量预估减少1周的量。
电解液2月21日价格:
六氟磷酸锂国产:6.1-6.4万元/吨
动力三元电解液:2.2-2.58万元/吨
动力磷酸铁锂:1.76-2.33万元/吨
储能磷酸铁锂:1.58-2.12万元/吨
铝箔:涂炭箔竞争加剧但头部主导,光箔技术稳定,铁锂渗透拉动需求。
本周铝箔市场整体表现分化明显。涂炭箔市场价格因供应商层级不同而异,头部供应商(如广州纳诺、五星铝业)价格偏高,客户以非头部电池厂为主,而宁德、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多采用自涂策略;部分中小电池厂因成本考量选择外采而不是自涂,成为市场主力。非头部供应商通过低价抢占份额,但体量有限,难以撼动头部格局。光箔领域,神火股份近期量产8微米产品,五星则已有7微米技术,市场对超薄箔的需求集中于数码领域,主流厚度仍为12~13微米,采购商ATL由五星和神火各占50%份额。
竞争方面,涂炭箔市场未来博弈主要看头部企业间的策略,非头部供应商虽有挖角意图,但因为体量较小,整体影响有限。光箔市场中,需求更注重延伸率而非极致薄度。铁锂电池渗透率提升将持续推动涂炭箔需求,而三元电池增长对其影响较小。预计短期内涂炭箔竞争加剧,光箔价格和技术保持稳定,市场格局仍由头部企业主导。
铝箔2月21日最新价格:
国产涂炭箔加工费:0.6-0.9万元/吨
国产电解铝:2.080-2.084万元/吨
国产13μ双面光电池铝箔加工费:1.28-1.58万元/吨
锂电下游需求:
电池:2月低点后3月反弹有限,成本上涨未传导,价格短期稳定。
本周锂离子电池市场整体表现符合预期。2月份电池需求环比1月份下降10%-15%,主要受春节假期的干扰,目前市场对3月份需求恢复预期向好,但乐观程度有限。动力端受新车型备货拉动略有回暖,然而常规价格战对市场规模的刺激效果并不显著;数码消费端因节后需求预期较好有所提振,但受市场容量小带动有限。综合来看,2月份为周期性低点,3月份需求预计有所反弹,但反弹强度仍需逐周观察。
价格方面,电芯价格相对稳定。尽管负极等部分原料有涨价预期,市场上也流传一些电芯涨价传言,但企业反馈显示,原料成本上涨多由上游供应链消化,未直接传导至下游,短期内电芯价格波动有限。
锂电池2月21日最新价格:
方形三元动力电芯:0.4-0.47元/Wh
方形磷酸锂铁动力电芯:0.29-0.385元/Wh
方形三元(高镍):660-770元/KWh
新能源车:电动汽车交付回暖,政策与新势力推动市场活跃度提升。
本周电动汽车市场交付量逐步恢复。新势力车企中,小鹏汽车上周交付8100辆位居第一,理想汽车交付7500辆排名第二,小米汽车交付6900辆位列第三。小米汽车表现尤为亮眼,其工厂产线已满负荷运转,手握大量未交付订单,同时近期工信部密集披露多款新车信息,显示市场活跃度提升。
值得关注的车型方面,小米SU7电池配置新增亮点,其磷酸铁锂电池由初期采购比亚迪电芯升级为采购比亚迪电池包,同时另有宁德时代供应的一款电池。海外市场方面,以美国为例,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5万辆,同比增长7.4%,其中纯电动车9.4万辆,插电混动车2万辆,增速表现稳健。
储能:政策利好与国内开工支撑长期发展,海外低迷不改行业韧性。
本周储能市场整体表现平稳并展现积极信号。近期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集成调控、安全技术突破及全生命周期性能提升,鼓励火电合理配置储能,推动锂电之外多元化技术发展。国内开工情况乐观,有江苏200兆瓦时项目、新疆多个大型项目以及多地工商业储能项目相继启动,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因海外布局出货稳定,同时积极招募人才。
政策层面,国家近期推动新能源市场化定价及储能利用率提升,利好全生命周期利用率改善,对储能行业形成长期支撑。各地规划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如宁夏2025年保障性项目按20%比例配置四小时储能,涉及11个计划项目,河北、贵州等地也出台类似规划,预计全年项目保障性较强。价格方面,储能价格维持稳定,未见大幅波动。海外市场则因去年提前出口影响,欧美节后需求低迷,恢复尚需时日,而便携式储能需求受去年备货影响同样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