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网络战略合作
12月25日,小米汽车宣布,与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正式开始充电补能网络合作。
据了解,有1.4万个蔚来充电桩、 9000个小鹏充电桩、6000个理想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对于此次的合作表示,支持在充电地图中实时查看各品牌充电场站的动态数据,小米汽车App可扫码充电,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
此次小米汽车官宣与蔚小理达成的充电补能合作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有网友评论表示:1+1大于2的合作,未来一段时间,车企的自建的补能网络会进入大融合阶段,这意味几年前“强调规模,不计收益”的铺网动作都会放缓。目前的充电网络格局,很可能就要持续一段时间了。还有网友指出,短时间内,小米自己肯定是建不了太多充电桩的,一是充电桩的投入是巨大的,二是其他车企已经在布局了。所以小米官宣与蔚小理合作挺好的,直接利用现成资源,方便车主。
龙蟠科技拿下LG新能源LFP百亿订单
12月24日傍晚,龙蟠科技发出公告:龙蟠旗下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及亚太锂源与韩国LG新能源(LGES)修订了双方于今年2月签署的《长期供货协议》,修订后最引人瞩目的一项变化,是把锂源2028年前向LGES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销售数量从16万吨猛增到了26万吨,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测算,这一最新订单的整体市场价值接近人民币100亿元,是今年全球磷酸铁锂市场签订的最大一笔交易合同。
龙蟠科技旗下的锂源新能源,是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与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多家全球主流新能源电池企业及车企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在国内已拥有五大生产基地。
宁德时代发布磐石底盘
12月24日,宁德时代发布超高安全滑板底盘——“磐石底盘”。该底盘通过120km/h中心柱碰撞测试,实现不起火、不爆炸、无扩散的表现,标志着电动车底盘安全标准的全面提升。
磐石底盘采用电池到底盘一体化(Cell to Chassis)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结构,并首创立体式仿生龟甲结构,将车体结构与能量舱结构深度耦合,叠加航母式阻拦结构,有效减缓底盘侵入与能量舱变形。
此外,底盘采用2000MPa级潜艇级热成型钢、600MPa级航天级铝合金等材料,并结合超高安全电芯设计和高韧吸能绝缘膜,可实现碰撞瞬间0.01秒内切断高压、0.2秒完成残余高压释放。电芯经过60km/h滑车撞击、90°折弯和暴力锯断等测试后,仍能保持不起火、不爆炸,进一步彰显了其高安全性能。
一周锂电市场概览
本周对于锂电材料市场而言,最大看点就是某头部大厂的招标上,最终招标价格会是明年各类材料价格的重要参考点位。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材料进入拉锯战阶段,双方述求尚未达成共识。
随着月底临近,下月排产情况再度被关注起来,目前来看,当前市场对于下月预期开始回归理性,大家不再提“高过12月”的鸡血预期,普遍还是认为市场需求会有所放缓,在去库,假期,需求放缓等都重因素叠加上还是会出现一定的“淡季”效应。
对于25年市场,我们可能需要关注一些变化给行业带来的机会。首先,是需求结构的调整给市场带来的增量和变化,如快充行业渗透率的提升,储能电芯容量的切换和调整等,其次,韩系电池企业在经历了24年的低迷后,25年在大圆柱电池,铁锂储能电芯等均开始释放,增速将逐步修复至行业平均水平。
欧美市场方面,虽然欧洲市场反馈较淡,但美国市场近期动作频繁。根据美国清洁电力协会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美国储能装机容量同比增加80%,创下新纪录,与去年四季度持平。增长主要集中在加州、德州和亚利桑那州,这些地区的光伏装机量较高。由于部分电力系统面临较大压力,预计这些储能项目可能在明年并网,目前排队规模已达700多GWh。
此外,美国新能源车市场也有新动态。加州环保局批准了2035年禁售燃油汽车的法规。目前,加州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超过25%,预计未来可能与欧洲持平。
锂电材料端
碳酸锂:
本周,碳酸锂市场的价格呈现出弱稳运行的态势。目前上游锂盐厂商挺价的意愿依然十分强烈。从供应端来看,锂辉石和锂云母的生产线开工率持续保持高位,整体来看,碳酸锂市场的供应保持高位运行,随着产量的不断攀升,市场已经结束了此前的去库存周期,开始出现库存累积的情况。在需求方面,尽管碳酸锂价格已经逐渐回归低位,但正极厂商对高价锂盐的采购意愿不强,预计碳酸锂价格窄幅波动。
碳酸锂12月27日最新价格:
电池级99.5%:7.56-7.72万元/吨
工业级99.2%:7.11-7.26万元/吨
三元材料:
本周三元材料市场情况显示,12月份供给环比走弱。从全年综合预期来看,2024年三元材料市场呈现国内强、海外弱的局面。国内市场预计仍能实现约4%的同比增长,但全球市场则可能出现下滑,主要由于欧洲补贴退坡、关税增加以及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低于预期,导致海外电池厂出货节奏未达到年初预期。
上游材料订单也受此影响出现下滑。预计到1月份,中镍高电压产品的订单表现相对坚挺,但整体环比减量在5%到8%之间。宁德供应链的订单支撑仍占据绝大多数。价格方面,下游排产计划环比继续下行,采购需求支撑不足,原料价格支撑有限,短期内可能维持震荡。目前硫酸盐价格已接近成本线,再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
三元材料12月27日最新价格:
三元材料5系单晶型:11-11.6万元/吨
三元材料8系811型:13.8-14.7万元/吨
磷酸铁锂:
本周磷酸铁锂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首先1月份磷酸铁锂需求预计将下滑约10%,主要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其次,某头部电池厂本周进行的招标情况显示,涨价预期基本上会实现,但具体涨幅仍在讨论中。目前的情况是,该厂集体招标失败,接下来预计会采取了一对一谈判的形式。
此外,常州锂源本周宣布获得了总额为100亿的订单,这笔订单是与LG签订的,将在2028年前交付26万吨磷酸铁锂材料。出海是磷酸铁锂企业的大势趋势,各家企业都在探索进入国际市场的新路径。
磷酸铁锂12月27日最新价格:
磷酸铁锂动力型:3.3-3.43万元/吨
负极材料:
本周负极材料市场表现较好,年末行情相对稳健,部分头部企业开工水平较高。对于明年年初的预期,预计环比将有小幅减量。价格方面,上游石油焦持续涨价在成本端形成较强支撑,虽下游电池厂年末有一定压价任务但实施较为困难。近期某头部电池厂正在进行负极材料招标,最终结果仍有待进一步商榷。
本周负极焦类材料市场表现相对稳定。针状焦方面,本周变动不大,由于今年的订单已基本完成,新订单将于明年启动。针状焦供应过剩情况严重,部分针状焦企业价格不稳。低硫焦的价格涨幅较大,主要受到供应紧张和需求强劲的双重推动。预计明年1月低硫焦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负极材料12月27日价格:
负极材料天然石墨高端产品:50000-65000元/吨
高端动力负极材料人造石墨:32000-65000元/吨
中端负极材料人造石墨:23000-38000元/吨
隔膜
本周隔膜市场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整体以年底议价和招标为主。初步反馈显示,个别头部厂商的排产预期下滑约10%至15%,一方面是由于价格需求呈现淡旺季切换趋势,尽管部分电池厂商排产预期较强,但一季度仍属于行业淡季,结合春节等因素,1月份排产预计环比下行。
此外,隔膜厂商年底积累了一定库存,目前库存水平略高,面临去库存的压力。年底与下游头部厂商的商务谈判和招标情况显示,价格承受一定压力,行业竞争激烈,各厂商希望通过锁定大客户保障明年基本开工率。目前无论干法还是湿法隔膜,价格均呈现下行趋势,幅度在5%至10%之间。
隔膜12月27日最新价格:
基膜9μm/ 湿法:0.7-0.925元/平方米
基膜16μm/干法:0.35-0.45元/平方米
基膜9+3μm陶瓷涂覆隔膜:0.85-1.1元/平方米
电解液
本周电解液市场需求稳定,整体市场开工率及出货量没有明显变化,年终盘点期间,各家销售量基本完成,但是由于一整年电解液价格都处于较低水平,业内企业全年的利润水平令人唏嘘。价格方面,本周价格稳定,无明显波动。
原料方面,六氟磷酸锂市场需求平稳,开工率及出货量均无明显变化,价格小幅上涨后维稳,预计明年二季度价格继续上调,溶剂市场需求稳定,价格小幅调整。添加剂市场供应充足,FEC价格基本稳定,VC价格上涨,PS涨价。
短期来看,12月份市场需求良好,整体符合预期,预计1月份或将有10%-15%左右减幅。
电解液12月27日价格:
六氟磷酸锂国产:6.1-6.4万元/吨
动力三元电解液:2.2-2.58万元/吨
动力磷酸铁锂:1.76-2.33万元/吨
储能磷酸铁锂:1.58-2.12万元/吨
锂电下游需求:
电池
本周锂电池市场整体表现稳中有变,最后一周的情况与前期预期基本一致。目前市场主要关注明年1月份的预期变化,预计1月份整体供给将环比减少10%到15%。头部企业因动力电池新车型发布和储能订单的备货需求,减量不明显,而中小电池厂可能会有一定的回落。
总体市场需求呈现正常的节奏性波动,反馈到上游材料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的采购需求上,也会有阶段性调整,但幅度不大。价格方面,近期铁锂铜箔等原料供应商有涨价诉求,新厂建设成本可能波动,但电芯报价暂时维持稳定。后续价格调整将视涨价品类的实际情况以及向下游传导的难易程度而定。
锂电池12月27日最新价格:
方形三元动力电芯:0.41-0.48元/Wh
方形磷酸锂铁动力电芯:0.29-0.41元/Wh
方形三元(高镍):670-790元/KWh
新能源车:
本周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一定调整趋势。上周国内乘用车整体销量为66.9万辆,同比增长5.85%,环比仅增长0.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0.3万辆,同比增长40.93%,但环比下降4.1%,连续两周销量突破30万辆。周度渗透率为45.29%,低于前四个月超过50%的水平,主要受年底燃油车促销力度加大影响。年初至今,新能源车累计渗透率为46.37%,同比增长11.94%。
在国际市场方面,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到电价上涨和整体经济环境不佳的影响。特斯拉2023年11月在欧洲的销量为3.18万辆,而2024年11月仅为1.87万辆,同比下降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