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去中国化”大转向,韩国硅负极企业成“香饽饽”
近日,韩国媒体报道,特斯拉正在加速剔除中国零部件,韩国硅负极材料商成最大受益者。
随着特斯拉把“排除中国制造”写进采购红线,韩国本土硅基负极供应链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锂电负极用人造石墨一向是中国“一统江湖”的领域:全球80 %以上石墨精炼产能、95 %的石墨负极出货量集中在中国,被业内视为“去中国化”难度最高的环节。据该韩媒报道,如今马斯克向核心供应商下达最后通牒——1–2年内必须把留在体系里的中国零件清零,给韩国材料商打开了难得的替代窗口。
“去中国”提速背景
疫情供应链断链让特斯拉吃尽苦头,特斯拉自此启动“去中国化”预案。
2025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特斯拉顺势把去中国化的节奏从“逐步”改为“立刻”。
为什么是硅基负极?
硅基负极能量密度最高可达石墨的10倍,整车续航、快充体验瞬间升级;过去因成本贵、膨胀大,只敢用在高端车型。现在有了特斯拉“硬脱钩”需求,硅基负极成了技术+政治双重正确的选项。
韩国玩家已卡位
韩国硅基负极的老大韩国大洲电子(Daejoo Electronic Materials)已与特斯拉签订供货协议,该公司2026年营收预计3140亿韩元(大约15.2亿元人民币)(+24 %),营业利润402亿韩元(1.95亿元人民币)(+74 %)。硅基负极的产能即将翻倍:今年1万吨,明年将扩产至2万吨。
韩国另外一家硅基企业韩松化学(Hansol Chemical)位于韩国全北益山(Iksan, North Jeolla Province)硅基负极工厂已竣工,2026年全面量产。
此外,EcoPro已把“硅基负极”列为继高镍正极之后四大下一代材料之一,投资节奏加快。
与此同时,硅基负极市场的天花板也被抬高。据韩国市场监测机构SNE 的数据,全球硅基负极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21亿美元(约3.1万亿韩元)增至2035年的70亿美元,在锂电负极材料的市场渗透率有望从2030年4 % 提升至2035年6 %;eVTOL、电动超跑、特种航天等新兴应用同步放量。

CONTACT US
ICC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