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技术公示300吨硅碳负极项目
近日,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发布了关于道氏技术子公司“江门格瑞芬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吨硅碳负极扩建项目的备案公示。
项目名称:江门格瑞芬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0吨硅碳负极扩建项目
建设单位:江门格瑞芬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鸡松山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500万,项目利用现有碳纳米车间:1110平方米,碳纳米车间3:1190.85平方米,进行改造,新建硅烷站2:209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是拟利用厂区内现有碳纳米管生产车间,拆除现有碳纳米管部分设施(淘汰1000吨粗管径碳纳米管产能),新购置多孔碳、硅烷、乙炔等主要原料,采用气相沉积、筛分除磁、包装等核心生产工艺,新增生产线与设备,将硅碳负极材料的总产能扩大至年产300吨。
江门格瑞芬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隶属于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6日在江门新会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鸡松山(土名),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企业的经营范围为: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金属锂粉、石墨烯、碳纳米管。
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创立,2014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深耕陶瓷材料业务,积极拓展新能源锂电领域。2016年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上游资源(钴原料、钴盐)及锂电正极核心材料三元前驱体、锂电导电材料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导电剂等关键材料,形成了“锂电材料+碳材料+陶瓷材料”的产业布局,实现了产业联动融合。
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是道氏技术一项重要的前瞻布局。在9月中旬的投资者会议上,道氏技术公开表示,公司的硅碳负极产品布局覆盖消费电池、数码电池、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已陆续与众多企业开展评测和送样合作,累计向 30 余家客户送样,其中部分客户已实现批量出货。目前公司正积极配合下游客户需求推进产能建设,公司计划今年年底率先完成年产 300 吨的产能建设。同时公司 1000 吨硅碳负极项目已与恩平当地政府部门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正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后续可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至年产 5000 吨。

基于该公司在碳纳米管领域积累的优势,其最新一代硅碳负极直接将单壁碳纳米管包覆在硅碳颗粒表面,将进一步实现性能提升。该产品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包覆在硅碳颗粒表面的单壁碳纳米管能将硅碳颗粒与其周围的石墨颗粒形成稳定的导电网络,不需要额外添加单壁碳纳米管来保证硅碳颗粒的电子传导,降低硅碳的应用成本,助力产品在动力等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单壁碳纳米管包覆层可有效约束硅基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目前已完成小样制备,正在加速研发与产业化进度。
此外,该公司还布局了锂金属负极。据道氏技术公开信息,该公司摒弃了传统的厚锂带机械压延减薄和热蒸发成膜路线,与电子科技大学李晶泽教授进行深度合作,创新性地采用液相法进行金属锂负极的制备,这是一种与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类似的浆料成膜工艺,这种液相涂布技术实现了超薄锂负极的高效制备。相比其他技术具有显著优势:①成本低:得益于液态涂布工艺,可直接借鉴成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成膜技术,因此具备成膜速度快、设备投资低、性价比高的显著优势;②超薄锂与铜箔衬底的结合力强:由于金属锂是从熔融液态冷却至室温,锂层与衬底之间没有气泡等,结合力牢固。类似于常见的金属焊接过程,二者之间结合紧密;③电化学性能优异:由于该制备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原位引入的新物质有增强电化学性能的作用,其性能优于纯锂薄膜。
这种新型金属锂成膜工艺尚未商业化,目前正大力推进其量产设备——液态锂涂布机的创新性开发,此方案有望突破市场空白,有效解决液相法涂布难题。
道氏技术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布局涵盖正极三元前驱体、硅碳负极、碳纳米单壁管、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该公司导电剂国内市场份额第二,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单壁碳纳米管产品已送样太蓝、卫蓝等主流固态电池厂商,并已获得某固态电池厂商订单,实现小批量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