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政策成效显著,多行业迎来变革
近期,“反内卷”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钢铁等多个重点工业行业引发了深刻变革。自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以及政治局会议强调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以来,一个多月内,“反内卷”已成为行业共识。在锂电产业领域,2025年上半年各家上市公司财报显示,产业链基本陷入低价竞争当中。尽管部分行业协会提出自律方案,但是仅通过行业自律是很难实现产能出清的。张研究员认为最终还是要通过顶层设计,持续出牌才能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企业利润。
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政策助力,前景广阔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也规划了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的目标,为储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亮眼,渗透率飙升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乘用车累计产量超885万辆,同比增长33.5%;而且我国新能源渗透率跨越式增长,从2020年的5.4%飙升至2025年8月的55.3%。特别是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万辆和13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8%。商用车市场同样表现出色,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商用车渗透率及带电量持续攀升。
全球电池市场持续增长,磷酸铁锂占比高
全球电池市场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鑫椤资讯统计,8月全球电池产量达到198.42GWH,其中磷酸铁锂占比高达72.34%。2025年1-8月,全球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8.86%,全年预估同比增长39%。随着乘用车带电量的提升和商用车的快速发展,储能市场也迎来高速增长期。预计2026年行业增速仍将保持25%左右,为电池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材料产量攀升,支撑电池产业快速发展
在电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产量均实现大幅增长。特别是磷酸铁锂和磷酸铁产量同比增长显著,显示出市场对高性价比电池材料的强烈需求。同时,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产量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为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固态电池成下一代技术核心,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正受到资本和市场的广泛关注。当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多元化,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多种路径。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优异的电导率和能量密度成为研发主攻方向。工信部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中,将全固态电池与人工智能、芯片并列,彰显了其在我国新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尽管面临成本高、界面稳定性等挑战,但全固态电池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此次发布的《电池产业链超预期——8月数据发布》报告充分展示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强劲发展势头和巨大潜力。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正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