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万华化学在其官网披露了《万华化学(四川)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磷酸铁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公示》。
公示信息显示,上述“年产12万吨磷酸铁扩建项目现”已由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万华化学现对环评报告全文及项目公参说明进行公示。
新增产能是推动产量同比高增的动力。今年上半年,我国磷酸铁产量同比增幅始终维持高位,平均增幅超100%。

01“化工茅”加码磷酸铁
万华化学集团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业务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新兴材料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MDI领域的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在全球化工舞台影响力巨大,因此也被称为“化工茅”。
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曾直言,要深刻认识到电池材料业务是万华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布局,是万华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创业”。
于是万华化学在2017年规划建设万华化学四川生产基地,并陆续成立了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四川)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四川)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目前,万华电池一期已建成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5万吨磷酸铁锂配套原料5万吨磷酸铁生产装置);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项目(一期)(5 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装置)、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改建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正在建设中。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万华化学拟在5万吨磷酸铁生产装置的基础上,投资11891万元扩建2条磷酸铁产线(1条4万吨/年C线,1条3万吨/年D线),将原磷酸铁装置5万吨/年产能扩至12万吨/年。
廖增太表示,万华化学将电池材料作为再造一个新万华的千亿业务进行精心培育。而在四川扩建磷酸铁材料产能是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一步,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磷酸铁项目采用的是铵法工艺和铁法工艺。
铵法工艺:原理是通过硫酸亚铁溶液与工业磷酸一铵反应,经过加热搅拌,再压滤、洗涤、闪蒸得到磷酸铁,产品一致性好,适用于对循环性能要求较高的储能电池领域。
铁法工艺:其原理是以铁粉、铁精粉与磷酸反应,通过压滤除杂,再加热氧化合成、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及后处理等工序生产无水磷酸铁,产品纯度极高,适用于高端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
整体来看,磷酸铁生产环节主要涉及铁源、磷源与锂源三大原材料。
当前,磷酸市场呈现稳中上行态势,湿法净化磷酸主流大厂报价上调,热法磷酸价格也持续高位运行;磷酸一铵市场则呈现出供需两端博弈加剧的态势,价格一直维持在3000~3500元之间;铁粉价格也维持震荡运行态势。
在大宗商品行情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万华化学在磷化工领域的优势的已显现。据了解,万华化学早在2023年便收购了六国化工、安纳达部分股权,控股其在建的28万吨/年电池级净化磷酸项目,获得了磷酸一铵等关键原料供应;同时,其还与兴发集团成立了远安兴华磷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发展磷化工产业。
通过布局磷化工,万华化学正逐步实现新能源产业链的全掌控,从而实现终端产品全产业布局。
02业绩失速,逆势押宝
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曾直言,要深刻认识到电池材料业务是万华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布局,是万华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创业”。
于是万华化学在2017年规划建设万华化学四川生产基地,并陆续成立了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四川)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四川)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目前,万华电池一期已建成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5万吨磷酸铁锂配套原料5万吨磷酸铁生产装置);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项目(一期)(5 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装置)、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改建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正在建设中。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万华化学拟在5万吨磷酸铁生产装置的基础上,投资11891万元扩建2条磷酸铁产线(1条4万吨/年C线,1条3万吨/年D线),将原磷酸铁装置5万吨/年产能扩至12万吨/年。
廖增太表示,万华化学将电池材料作为再造一个新万华的千亿业务进行精心培育。而在四川扩建磷酸铁材料产能是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一步,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凭借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磷酸铁项目采用的是铵法工艺和铁法工艺。
铵法工艺:原理是通过硫酸亚铁溶液与工业磷酸一铵反应,经过加热搅拌,再压滤、洗涤、闪蒸得到磷酸铁,产品一致性好,适用于对循环性能要求较高的储能电池领域。
铁法工艺:其原理是以铁粉、铁精粉与磷酸反应,通过压滤除杂,再加热氧化合成、陈化、过滤洗涤、干燥及后处理等工序生产无水磷酸铁,产品纯度极高,适用于高端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
整体来看,磷酸铁生产环节主要涉及铁源、磷源与锂源三大原材料。
当前,磷酸市场呈现稳中上行态势,湿法净化磷酸主流大厂报价上调,热法磷酸价格也持续高位运行;磷酸一铵市场则呈现出供需两端博弈加剧的态势,价格一直维持在3000~3500元之间;铁粉价格也维持震荡运行态势。
在大宗商品行情剧烈波动的背景下,万华化学在磷化工领域的优势的已显现。据了解,万华化学早在2023年便收购了六国化工、安纳达部分股权,控股其在建的28万吨/年电池级净化磷酸项目,获得了磷酸一铵等关键原料供应;同时,其还与兴发集团成立了远安兴华磷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发展磷化工产业。
通过布局磷化工,万华化学正逐步实现新能源产业链的全掌控,从而实现终端产品全产业布局。
02业绩失速,逆势押宝
化工行业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大约三年前,在全球经济波动、贸易壁垒加剧、需求疲软、产能过剩、成本高企与汇率波动等问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化工行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包括巴斯夫、陶氏化学在内的全球巨头业绩均出现下滑,万华化学也难以避免。
2024年,万华化学实现营业收入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下降22.49%;扣非净利润133.59亿元,同比下降18.74%。2025年上半年,万华化学实现营业收入909.01亿元,净利润61.23亿元,均较2024年同期有所下滑。
“这是多数全球石化企业经历过的最漫长的下行周期。”惠誉国际巴西石化行业首席分析师认为,全球石化行业低迷期可能延续至2028年,而产能过剩引发的多年危机或造成持久影响。
因此,万华化学迫切需要找到除削减成本之外的更多利润增长方式。
在2024年年报中,万华化学称2025年管理主题为“变革年”。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也在2025年的新年致辞中表示,电池材料业务是万华化学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布局。
开年至今,万华化学已在磷酸铁、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布局,并不断将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
就在2月24日,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在山东烟台海阳市开工,项目总投资168亿元,目包含万华新一代电池材料、集中式陆上风电、分散式风电、渔光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个子项目,其中,电池材料项目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石墨负极等电池新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创新采用绿电就近消纳新模式和自主研发的新型铁锂烧结技术,不仅能将辊道窑利用率提升60%以上,耗电量下降40%,还将加快推进磷酸铁锂四代、五代产品的开发与量产。
第四代、第五代磷酸铁锂也就是通常情况下所说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与当前主流的第三代磷酸铁锂产品相比具有高压实密度、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当前,高压密铁锂供需较为紧张,业内预计今年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供需比将达到106%,这进一步提高了其单吨盈利能力。
在新产品加持下,锂电材料业务能否助力万华化学业绩上更上一层楼,我们将持续关注。
2024年,万华化学实现营业收入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下降22.49%;扣非净利润133.59亿元,同比下降18.74%。2025年上半年,万华化学实现营业收入909.01亿元,净利润61.23亿元,均较2024年同期有所下滑。
“这是多数全球石化企业经历过的最漫长的下行周期。”惠誉国际巴西石化行业首席分析师认为,全球石化行业低迷期可能延续至2028年,而产能过剩引发的多年危机或造成持久影响。
因此,万华化学迫切需要找到除削减成本之外的更多利润增长方式。
在2024年年报中,万华化学称2025年管理主题为“变革年”。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也在2025年的新年致辞中表示,电池材料业务是万华化学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布局。
开年至今,万华化学已在磷酸铁、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布局,并不断将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
就在2月24日,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在山东烟台海阳市开工,项目总投资168亿元,目包含万华新一代电池材料、集中式陆上风电、分散式风电、渔光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个子项目,其中,电池材料项目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石墨负极等电池新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创新采用绿电就近消纳新模式和自主研发的新型铁锂烧结技术,不仅能将辊道窑利用率提升60%以上,耗电量下降40%,还将加快推进磷酸铁锂四代、五代产品的开发与量产。
第四代、第五代磷酸铁锂也就是通常情况下所说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与当前主流的第三代磷酸铁锂产品相比具有高压实密度、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等特点。当前,高压密铁锂供需较为紧张,业内预计今年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供需比将达到106%,这进一步提高了其单吨盈利能力。
在新产品加持下,锂电材料业务能否助力万华化学业绩上更上一层楼,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