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强势反弹”,净利暴涨1265.61%
7月14日,杉杉股份发布了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6 亿元至 2.4 亿元,同比增长 810.41% 至 1265.61% ;扣非净利润预计达到 1.3 亿元至 1.95 亿元,同比增长443.79% 至 715.68%。
2024 年,公司全年营收有所下降,净利润更是出现亏损。2025 年第一季度,杉杉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2025 年上半年,杉杉股份的业绩呈现出增长态势,这在公司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中颇为突出,成功扭转了此前业绩下滑乃至亏损的局面。
在新能源产业链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杉杉业绩逆势走强,并在公告中明确指出,其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合计预计实现净利润3.5亿元至4.5亿元,成为推升整体盈利能力的关键引擎。
负极材料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扩张以及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负极材料的需求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在负极材料领域,公司多年深耕人造石墨技术,球化处理、石墨化工艺长期保持行业领先。通过不断迭代产品更新,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性能负极材料产品,紧密匹配市场的增量需求,成功实现了销量的显著增长。2025 年上半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出货量表现出色,尤其是第二季度,订单量饱满,出货量环比大幅提升。
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依托一体化产能释放,其在四川、云南等地布局的一体化生产基地,随着一期工程的完成并稳定运营,产能逐步释放,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流程工艺上持续优化,对生产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生产流程与时间浪费。同时,公司在石墨化技术上取得进一步提升,提高了石墨化的效率与质量,从而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耗与成本。通过这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公司负极材料业务的毛利率得到显著提升,盈利能力增强。
偏光片业务
下游消费电子、显示面板等行业的复苏,极大地拉动了偏光片的市场需求。杉杉近年来战略加码的偏光片业务起步于2020年杉杉收购LG化学旗下偏光片资产。通过技术和客户资源的快速本地化,公司已成功实现从中低端液晶屏向中高端OLED与车载领域的技术跃升。目前,公司在广州、张家港、绵阳等地共拥有10条偏光片前段生产线,其中超宽幅2600mm产线具备国内领先水平。产业链从PVA膜、TAC基膜到涂布、贴合环节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公司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稳步提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公告还提及,母公司财务费用以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等参股企业预计亏损1.5亿元至1.7亿元。
整体来看,杉杉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的大幅增长,既是周期复苏背景下的产业红利体现,更是企业长期深耕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