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技术:公司硅碳负极已在多家电芯客户实现销售
道氏技术(300409.SZ)6月3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硅碳负极已在多家电芯客户实现销售,并与多家头部电芯客户保持密切互动和合作,也储备了相应技术为客户服务。公司会随着市场发展情况及客户需求计划,制定相应发展计划,如果市场爆发,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据该公司2025年4月28日的投资者活动上表示,公司的硅碳负极目前已形成一定产能规模,并已在多家电芯客户实现销售。其硅碳负极和单壁管均已在下游电芯厂实现供货,目前已快速发展,有望未来几年进入产业化。
道氏技术已布局硅碳负极、单壁碳纳米管、固态电解质、半固态电解质、金属锂负极材料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致力于成为一家固态电池全材料解决方案的企业。
据2024年年报显示,该公司以三元前驱体、 战略资源阴极铜等业务为抓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已成功打入国际大客户供应链,海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 进的协同发展格局。未来,公司将依托 “AI + 材料” 创新模式,聚焦固态电池材料技术研发,发挥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等产品优势,持续强化海外布局,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格局。
2024 年全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6.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662.33%。具体产品来看,2024年碳材料营收7.35亿元,占比9.5%;锂电材料营收37.69亿元,占比48.6%;陶瓷材料营收8.0亿元,占比10.28%,其他业务营收24.5亿元,占比31.6%。
道氏技术的碳材料业务以格瑞芬为主要运营主体,目前主要产品是碳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烯导电剂、石墨化加工和硅碳负极材料。导电剂主要用途是提高锂电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迁移速率,以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和电子的载体,起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用途,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而新一代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兼顾高能量与快充,同时适配于固态电池体系,未来可期。
2024年公司持续完善催化剂、碳纳米管粉体、高纯粉体、导电浆料、NMP 回收等完整的导电剂供应链和研发体系,建立了技术先进的硅碳负极材料一体化研发生产体系。单壁碳纳米管方面,公司已通过日韩头部动力电池客户相关测试,已完成国内 3C 和动力电池客户送样测试,部分客户已实现供货;硅碳负极方面,公司已送样涵盖头部数码类、动力类和消费类电芯厂,部分消费类电池厂已实现供货。
公开信息显示,由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0亿元的格瑞芬负极材料项目,由在兰州新区设立的兰州格瑞芬碳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建设和运营,计划建成年产12万吨负极材料项目。
该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项目投资19亿元,建设7万吨负极材料(含10万吨石墨化加工)生产线,已于2023年3月投产。
项目二期规划投资33亿元,建设5万吨硅碳负极材料(含5万吨石墨化加工)、3万吨碳纳米管浆料生产项目(含5000吨碳纳米管粉体、5000吨碳纳米管纯化、5000吨碳纳米管高温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