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平阴县孔村镇,园区集聚了7家炭素企业,汇聚了近5000名产业人才,在炭素煅烧、焙烧、智能仓储等核心生产环节不断创新技术,走在全国行业发展的前沿。2023年,该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目前,其商用炭素产能规模占据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出口量达全国商用炭素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稳坐国内最大商用炭素制品生产基地的宝座。
探项目,看发展
在现代工业发展的浪潮中,有一种关键材料默默支撑着铝电解产业的运转,它就是预焙阳极。预焙阳极以石化工业副产品石油焦为原料,以煤化工副产品煤沥青为黏结剂,历经煅烧、成型、焙烧等精密工艺流程制造而成。在电解铝生产中,每生产1吨电解铝,便需消耗约0.5吨预焙阳极,它不仅发挥导电作用,还深度参与电化学反应,堪称铝电解槽的“心脏”。
近日,记者走进平阴县孔村镇炭素产业园,揭开了这里产业发展的神秘面纱。经过30余载的砥砺前行,这片集聚了7家炭素企业的产业园区,已然成为行业内的璀璨明珠。2023年,其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两家炭素企业更是凭借卓越的环保治理能力,将排放水平提升至A级企业标准。这里汇聚了近5000名产业人才,在炭素煅烧、焙烧、智能仓储等核心生产环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走在了全国行业发展的前沿。如今,孔村炭素产业园已稳坐国内最大商用炭素制品生产基地的宝座,其商用炭素产能规模占据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出口量更是达到全国商用炭素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孔村镇也当之无愧地荣获“全国炭素第一镇”的美誉。
尽管孔村炭素在预焙阳极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始终领跑全国,但追求卓越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何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推动炭材料产业迈上更高台阶,成为孔村炭素产业持续探索的课题。而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为孔村炭素产业照亮了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锂电池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负极材料市场呈现出规模与增速双高的强劲发展态势。在孔村镇炭素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济南万瑞炭素有限公司先行先试。
“这是万瑞炭素从预焙阳极进军负极材料的首个项目,生产的负极材料用前驱体和箱板主要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提供前端产品,意味着我们踏上了一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崭新赛道。”站在总投资5.4亿元、年产35万吨负极材料用箱板智能生产线一期车间前,济南万瑞炭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强满怀憧憬地向记者介绍。该项目自去年10月破土动工,在孔村镇党委政府对大项目建设的全方位有力保障下,采用多个工作面压茬施工、设备设计采购同步推进的高效模式,预计今年8月份就能竣工投产,充分彰显了万瑞炭素一贯的项目建设“加速度”。
在与35万吨负极材料用箱板智能生产线隔海川街相望的万瑞炭素老厂区,15万吨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建设同样热火朝天。如今,厂房钢结构已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占地26亩的项目,仅新征土地15.1亩,其余11.9亩建设用地均通过盘活老厂区闲置土地资源而来。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新增税收约1.3亿元,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当车辆穿梭于万瑞炭素一老一新两个厂区之间,一张过街天桥的规划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座钢结构过街天桥总长55米,高7.3米,横跨运输车辆川流不息的海川街。它一头连接着新建的35万吨负极材料用箱板智能生产线,另一头与万瑞炭素老厂区的成品库紧密相连。天桥建成后,不仅能为职工打造安全高效的跨区域作业空间,更将打通一条联通东西两侧产区的巡检、作业交通要道,成为企业生产运营的“加速带”。
这座连接新旧厂区的天桥,恰似一个生动的缩影,成为孔村炭素“从正到负”拉长产业链的具象化象征。“负极材料与我们现有的预焙阳极同属炭行业,前端生产工艺高度相似。孔村镇将负极材料作为炭素产业建链补链的关键方向,引导企业从预焙阳极领域进军负极材料市场,这将为孔村炭素开拓全新的发展天地,全力打造一条完整的‘从正到负’全产业链。”孔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阴祖梁坚定地表示。
展望未来,孔村镇将锚定产业高端化和产品高端化的目标,在稳固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与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推进生产技术改造、开展新型产品攻关,深入挖掘炭素“新质新域”中的发展新动力,助力行业勇攀高峰、在新赛道上奋勇争先,加快培育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书写孔村炭素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