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能源行业持续进行供给侧调整和生态圈重构,竞争依然激烈。 公司膜材料与涂覆事业部在涂覆加工、基膜、PVDF、勃姆石等业务继续保持销 售量良好的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相对稳定,海外客户产品认证取得积极进展负极材料业务经营环境仍面临挑战,公司积极消纳前期高价库存,坚持工艺技术创新,四川一体化负极工厂逐步投产,为负极成本改善和抢占客户市场带来有力支撑。
1、负极材料报告期内出货情况和未来的产能规划?
答: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3.2万吨,2025年一季度,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约3.1万吨,环比基本持平,负极材料的价格总体来说也相对平 稳。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经形成年产20万吨的负极材料产能,其中包括15万吨石墨化加工及15万吨碳化加工配套产能。为扭转公司负极材料产品在高性价比市场的产能需求,公司四川生产基地二期产能将根据市场需求有节奏的 投产,预计到2025年底、2026年底公司将分别实现 25 万吨、35万吨的负极材料产能。
2、公司2024年四季度计提5亿多的减值中负极材料有多少?
答:公司第四季度减值5亿中,负极材料业务计提减值约2.6亿元,主要包括负极材料业务的前期高价存货跌价减值约1.8亿元和负极业务相关的资产减值 0.8 亿元,截至报告期末负极材料对应的终端售价已相对稳定,其相应存货减值已充分计提;其余部分主要系一些新型设备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过程中因工艺技术快速更新迭代以及客户设计方案变更导致生产制造成本增加形成的在产品和发出商品的减值。
3、公司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存货规模达82.43亿元,其中负极材料存货 规模有多少?
答: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公司负极材料业务的整体存货规模已下降至 接近20亿元的水平,较2024 年年初已有大幅下降。若考虑负极材料的生产周期、备货周期,负极材料整体存货规模已逐渐趋于合理水平,随着四川一体化工厂的逐步投产,负极材料的存货周转有望进一步加快。
4、新技术方面,硅碳负极最新情况如何?预计2025年会有怎样的进展? 消费和动力应用场景分别如何展望?
答:2024年,公司硅碳负极材料产品利用江西中试线实现小批量出货.安 徽紫宸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预计自2025年5月起首批约400吨/年的产能逐渐进入试生产状态,下半年还会有一部分产能投产.硅碳负极作为下一代负极材料产品的重要技术路线,其能够实现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目前已率先在消费电子、无人机、电动工具等领域批量使用.动 力电池领域因其较为苛刻的成本要求,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相对滞后一些,但随着消费电子领域的推广应用,也会逐步带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公司也将持续推进硅碳负极产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产品认证和市场推广,推动负极材料行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