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尚太科技4月28日在电话会议上表示,2025年公司目前要重点推进的产能建设计划具体是在马来西亚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马来西亚项目)和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即山西四期),上述项目预计均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建设。
一、产能扩张计划的核心项目
尚太科技的产能扩张计划主要由两个核心项目组成:马来西亚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和山西四期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马来西亚项目总投资约1.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9亿元),建设周期预计9个月,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建设,2026年上半年投产。该项目是尚太科技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定位为辐射欧美市场的"桥头堡",旨在规避贸易保护主义相关风险,如欧盟碳关税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的供应链限制。
山西四期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建设周期预计18个月,同样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建设。该项目是尚太科技在山西的第四期产能扩张,聚焦于一体化生产,通过工艺优化和装备升级进一步提升效率。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山西省新型储能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自2018年在当地建厂以来已成功实施三期项目,累计产能达到20万吨。山西四期项目投产后,尚太科技在山西的总产能将提升至40万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之一。
这两个项目与尚太科技已投产的河北石家庄"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已于2025年3月达产)共同构成公司产能扩张的三大支柱。到2027年,尚太科技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将超过50万吨,较2024年的约34万吨增长近50%,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负极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 产能规模 | 投资金额 | 建设周期 | 启动时间 | 投产时间 | 地理位置 |
马来西亚项目 | 5万吨/年 | 约1.54亿美元(10.9亿元人民币) | 9个月 | 2025年第三季度 | 2026年上半年 | 马来西亚 |
山西四期项目 | 20万吨/年 | 约60亿元 | 18个月 | 2025年第三季度 | 2026年底 |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 |
河北石家庄项目 | 10万吨/年 | 约40亿元 | 12个月 | 2024年第一季度 | 2025年3月 | 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经济开发区 |
二、技术优势与成本控制能力
尚太科技的产能扩张之所以能够高效推进并支撑全球化战略,主要得益于其在技术与成本控制方面的双重优势。首先,公司采用一体化生产模式,全工序(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集中在同一园区内完成,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对全流程的精准把控。一体化生产使尚太科技的石墨化自给率达到了100%,大幅降低了外协加工成本,与行业内多数企业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其次,尚太科技在石墨化环节拥有领先技术。作为曾经的专业石墨化服务商,公司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余年的工艺经验。自主研发的高效石墨化炉能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产品得率却高出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技术优势使得尚太科技在成本控制上具备了显著竞争力,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单吨扣非净利润约为0.37万元,在行业毛利率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尚太科技在快充负极材料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2024年,公司开发并批量供应了具备高倍率性能(≥4C)的快充负极材料产品,适配新一代"快充"、"超充"性能的动力电池需求。这种差异化产品战略使尚太科技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的技术迭代"第一受益者"。据行业预测,2024-2026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超过35%,尚太科技的技术储备恰好契合这一市场需求。
最后,尚太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2022年研发费用从2215.43万元增至10622.20万元,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高达8932.09万元,同比增长54.63%。截至2023年6月,公司拥有42项授权专利(包括11项发明专利和31项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正从"成本导向"向"科技引领"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巩固成本优势,降本增效,精益生产。
三、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全球化布局
尚太科技的产能扩张计划,尤其是马来西亚项目的建设,体现了公司对贸易保护主义风险的前瞻性应对。当前全球负极材料行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贸易壁垒,欧盟已推出《欧盟新电池法》,要求从2025年起电池制造商必须对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声明;到2026年,电池的碳足迹性能等级需被公开;而到2028年,只有低于规定的最大碳阈值的产品才能进入欧盟市场。此外,欧盟还计划将温室气体定价机制扩大至所有主要行业,未来可能将动力电池纳入碳关税(CBAM)范围。
美国方面,IRA法案对电池供应链提出了严格的本地化要求。2025年起,美国要求电池关键矿物(如锂、石墨)的供应链不得涉及中国敏感实体(FEOC),否则无法享受税收抵免。虽然目前锂电池未被纳入欧盟碳关税范围,但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尚太科技的全球化布局显得尤为必要。
马来西亚项目正是尚太科技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关键举措。通过在马来西亚设立全资孙公司并建设生产基地,公司可以规避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拾贸易保护主义相关政策带来的风险。马来西亚作为RCEP成员国,具备交通便利、电力资源相对丰富、制造业基础良好等优势,有助于公司快速建设产能并把握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项目采用了"新加坡子公司持股"的股权结构设计,这有助于规避美国对"中国敏感实体"的直接认定。同时,公司正通过工艺创新与精益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以确保海外生产基地的竞争力。随着新生产基地的陆续投产,尚太科技有望通过"中国智造+全球供应"的双轨战略,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四、国内外产能布局与市场定位
尚太科技的产能布局呈现出"国内稳基,海外拓面"的战略特点。国内方面,公司形成了以河北石家庄和山西昔阳为核心的两大生产基地。河北石家庄项目年产10万吨,已于2025年3月达产;山西前三期项目累计20万吨,2022年已完成;山西四期项目20万吨,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建设,2026年底投产。这些国内基地靠近原材料产地(如河北的焦炭资源),运输成本显著低于同行业,形成了区位优势。
海外方面,马来西亚项目是尚太科技全球化布局的第一步,年产5万吨,定位为辐射欧美市场的"桥头堡"。马来西亚交通便利,电力成本相对较低,且未被美国列为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在IRA框架下具备一定优势。项目投产后,将主要服务LG、比亚迪等国际客户,通过本地化生产贴近终端市场,响应客户需求。
根据公司管理层透露,到2027年,尚太科技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将超过50万吨,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国内外两大产能支柱:国内基地(河北10万吨+山西四期20万吨)和马来西亚海外基地(5万吨)。此外,尚太科技正积极布局硅碳负极材料,已取得三款成熟产品成果,向部分客户开始送样,为未来可能的产能扩展奠定基础。
五、全球化战略的实施路径与挑战
尚太科技的全球化战略实施路径清晰:通过国内基地实现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化,通过海外基地规避贸易壁垒并开拓国际市场。公司采用"基地群"模式,以河北、山西基地为核心,实现生产成本持续优化;同时,通过马来西亚基地构建辐射欧美市场的海外桥头堡,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这一战略实施面临多重挑战。首先,马来西亚项目的供应链设计需符合IRA要求。美国IRA法案规定,2025年起,含有FEOC制造或组装的任何电池组件的车辆将无法享受税收抵免。尚太科技需确保马来西亚项目在股权结构(通过新加坡子公司持股)和供应链(部分原材料在东南亚采购)上符合IRA的"非敏感实体"认定。公司可能利用RCEP区域价值累积规则,将东南亚国家的原材料视为"原产材料",降低对非原产材料的依赖比例。
其次,东南亚本地市场的锂电池需求能否支撑5万吨产能仍存疑。虽然东南亚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但目前市场规模相对有限。根据行业预测,马来西亚本地及周边国家的锂电池需求可能不足以完全消化5万吨产能,项目可能主要依赖欧美出口订单。这要求尚太科技在马来西亚项目上实现更高的产能利用率和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第三,市场竞争压力加剧。中国负极材料企业正加速出海,马来西亚已成为竞争热点。新宙邦、雄韬股份、海四达等企业也在当地布局,尚太科技需通过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维持竞争力。此外,美国对东南亚光伏产品的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对锂电池行业产生警示作用,尚太科技需密切关注IRA政策动向及东南亚供应链的合规风险。
六、全球化战略的经济效益与战略意义
尚太科技的全球化战略不仅具有经济效益,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经济效益看,马来西亚项目的投产将提升公司国际业务规模,增强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量达21.65万吨,同比增长53.65%,2025年预计出货量将达33万吨,同比增长40%。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订单覆盖率(2025年预计超90%)。东吴证券预测,尚太科技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为10.58、13.48、16.9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X、10X、8X,显示出市场对公司产能扩张和全球化战略的积极预期。
从战略意义看,全球化布局使尚太科技成为少数能同时满足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需求的供应商。公司通过全球化布局,建立了更灵活的供应链体系,降低了单一市场依赖风险。同时,马来西亚项目的建设将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增强全球竞争力。尚太科技管理层表示,"公司的扩产不是简单的规模叠加,其全球产业领导地位将会更加不可撼动"。
七、未来发展前景与风险提示
尚太科技的全球化战略和产能扩张计划为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尚太科技有望通过产能释放和技术创新实现更高质量的成长。公司正通过"科技引领"战略,持续推动技术和工艺创新,从成本导向走向科技引领,进一步巩固其在负极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新增产能已被多家头部电池厂提前锁定,2025年订单覆盖率已超90%,为产能释放提供了保障。
然而,这一战略也面临多重风险。首先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马来西亚项目的建设需获得中国境内发改委、商务部门、外汇部门等相关政府机关的备案或审批,以及马来西亚当地法律法规的批准,能否取得相关备案或审批以及最终取得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其次是国际贸易政策风险。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欧盟等主要市场可能进一步收紧电池供应链政策,影响公司产品的出口和销售。第三是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主要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价格水平较低,行业利润率持续收窄,尚太科技需保持技术领先和成本控制优势以应对竞争。
总体而言,尚太科技的产能扩张计划与全球化战略相辅相成,通过国内外基地协同、技术优势支撑和成本控制能力,公司有望在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进一步巩固其全球第一阵营的领先优势。随着山西四期和马来西亚项目的陆续投产,尚太科技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将突破50万吨,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和更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