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石,是我国战略性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石嘴山市抢抓机遇,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积极布局,锂电池行业是其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依托当地资源、政策支持及产业基础,石嘴山市正逐步构建锂电池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近日,宁夏星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二期建设项目正式投产,这家年轻的企业在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宁夏星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经过4年的成长,生产技术趋于成熟,从源头采焦到前端粉碎造粒,再到石墨化及后端的除磁筛分,已形成完整的“技术套餐”,构建了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产业链。2024年,公司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达到1.1万吨,同比增长36.5%。今年,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产品质量是未来锂电池发展的关键一步。”该公司副总经理吴冠廷认为,要在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赢得一席之地,就要在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上下功夫。
“目前我们全线采用箱式炉生产,与传统的艾奇逊炉工艺相比,箱式炉设计显著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使产能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项目引入了领先的石墨化技术和环保工艺,确保产品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上具备竞争力,同时将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降至最低。”吴冠廷介绍,2024年公司投入400余万元用于研发和技改,与中南大学及多所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今年,公司计划投入800万元至1000万元,为提升负极材料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研究解决方案。
在践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方面,宁夏星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套刚刚获得专利授权的“装炉吸尘装置”引人注目。这项技术通过提升石墨化炉的粉尘收集效率,不仅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粉尘污染的问题,还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这项技术已全面应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线,并计划向行业推广。
吴冠廷介绍,公司依托宁夏的资源优势与政策红利,已构建起覆盖国内外的稳定市场网络,并成为优质供应商。基于此,公司正在规划三期项目。
从箱式炉工艺升级到石墨化炉粉尘治理专利突破,从高性能负极材料研发到全产业链布局,宁夏星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以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我市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标杆。而这,仅仅是石嘴山市锂电池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石嘴山市锂电池产业有8家相关企业,其中6家生产企业、2家锂电池负极材料回收企业。这些企业均普及了自动化生产线,采用真空输送系统与集成控制技术,实现“零粉尘、低能耗”生产,关键工序智能化率超80%。2020年至2024年获批锂电池相关科技项目22项,研发经费超4700万元,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并初步形成“原料加工—成品生产—循环利用”的产业闭环。
今年,石嘴山市锂电池产业共实施4个项目:瑞鼎新材料年产8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星凯新能源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宁平志合年产3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循环利用项目、恒鼎新材料年产4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前端一体化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推动石嘴山进一步建好补强锂电池产业“前端加工—中端石墨化—后端回收”的完整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石嘴山市锂电池产业已从‘补链填空’迈向‘提质增效’阶段,凭借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优势,正逐步成为西北地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重要增长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嘴山市作为宁夏锂电池产业的核心集聚区,正加速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能源材料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