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特气年产7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正热火朝天地推进。该项目作为北方特气硅基新材料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体化项目的关键构成,总投资高达50亿元,备受瞩目。其中,一期项目用地面积约25.9公顷,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投资31亿元,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
自2024年7月1日正式开工以来,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12月24日一期项目展开环评公示,2025年2月21日一期节能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建成后,项目将形成年产2万吨电子级硅烷特气及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的生产规模,后续产能逐步释放,最终达成年产7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的目标,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发展,改善国内相关材料供应格局。
原材料运输需求井喷:为实现每年7万吨硅碳负极材料的产能,大量优质原材料需持续运往厂区。生产硅碳负极材料的主要原料硅烷,属于高度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每日运输量随着项目推进将不断增加。运输硅烷的车辆必须具备专业资质,采用特制的高压密封罐体,配备完善的防火、防爆、防泄漏设备以及应急处理装置,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运输规定执行,确保运输安全。例如,从国内大型硅烷生产基地运输硅烷至舟山厂区,运输车辆不仅要提前规划好安全、高效的路线,避开人员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路段,还要实时监控车辆状态,定期对罐体进行检测维护。同时,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多孔碳材料等其他原料,虽性质相对稳定,但运输量同样庞大,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受潮、混入杂质,影响产品质量,运输车辆需具备良好的密封、防潮性能。此外,生产所需的能源物资,如电力、天然气等,也需稳定供应,天然气运输需借助专用管道或槽车,对运输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原材料运输线路复杂,涉及多地调配,对物流运输企业的调度能力和运输效率构成极大挑战。
成品运输挑战重重:项目投产后,每年产出的7万吨硅碳负极材料产品,需迅速、安全地运往全国各地的电池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等下游客户手中。硅碳负极材料作为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极高,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出现碰撞、挤压、受潮、氧化等问题,影响其在电池中的使用效果。运输企业需采用密封性能良好、减震效果佳的厢式货车,并在车厢内设置专业的固定、防护装置,确保产品在长途运输中始终处于稳定状态。由于这些产品多用于高端制造业,对交货时效性要求极高。运输企业需精心规划运输路线,综合运用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对于远距离运输,可借助舟山市周边的港口和铁路站点,通过水路或铁路将产品运输至靠近目的地的港口或站点,再通过公路进行短途配送,实现高效衔接,降低运输成本。预计每日成品运输量将达数百吨,这对物流运输企业的运输能力、调度管理水平以及应急处理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随着北方特气该项目的逐步推进,未来全面投产后,运输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于物流运输企业而言,深入了解硅碳负极材料运输的特殊要求,提前布局运输资源,提升服务质量与专业水平,将是把握业务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而舟山市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包括公路网络的完善程度、铁路站点的布局、港口的吞吐能力等,也将对运输效率和成本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