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能源锂电产业发展由”政策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市场竞争向技术竞争升维,聚焦锂电领域的专利纠纷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
近日,两家消费锂电池头部企业拉锯两年的专利案再度出现反转。
6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显示,宁德新能源(ATL子公司)的一件名为“一种卷绕式电芯”的实用新型专利ZL201621440703.7(简称“037专利”),经专利局复审无效合议组审理后,宣告该专利全部无效。
而仅在一个月前的5月14日,珠海冠宇则在该专利的诉讼案中被福州中院判决侵权,应赔偿东莞新能源、宁德新能源经济损失和为制止侵权行为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共计1000万元;此外,还负担案件受理费中的12万元。
这也是双方自2021年以来的专利系列诉讼中,第二起获得判决的案件。该专利全部无效后,目前来看,珠海冠宇在本案中获得胜利,赔偿危机暂时取消。
不过,宁德新能源对于该无效结果,还有继续上诉的权利,未来本案的最终走向以及剩下的几起案件结果,依旧需要跟进观察。
01
拉锯两年的专利纠纷
梳理双方专利纠纷的时间线,珠海冠宇在IPO期间,便已收到ATL发的专利侵权律师函;珠海冠宇2021年10月上市后,宁德新能源已在中国、美国、德国等地向珠海冠宇发起了十余起专利侵权诉讼。
2021年6月,珠海冠宇收到宁德新能源委托国内律师发送的《侵权告知函》,以及宁德新能源及其子公司委托美国律师发送的侵权告知邮件。宁德新能源认为珠海冠宇的13个电池型号的19款产品涉嫌侵犯11项专利。
此后,战况再度升级。2022年6月24日,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子公司)在美国德州东区地方法院起诉了珠海冠宇。指控其侵犯两件美国专利。
2022年7月8日,珠海冠宇公告披露,公司分别收到了东莞新能源和宁德新能源寄出的在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公司等方专利侵权的相关材料(以下简称“国内诉讼”)。宁德新能源新增6起案件,合计索赔6600万元。
2022年8月2日,宁德新能源在美国再次针对珠海冠宇发起了两项新的专利索赔,涉及的两件专利与“电解质和电化学装置”、“分离器和储能装置”有关。
2022年8月4日,珠海冠宇请求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对其与宁德新能源的专利诉讼纠纷做出宣告性判决,裁定珠海冠宇及其客户并未侵犯宁德新能源的专利。
今年3月21日,珠海冠宇再次发布涉诉公告,双方的战事进一步扩大,宁德新能源在德国慕尼黑又起诉珠海冠宇侵权。
双方专利战的升级期间,向国知局申请“无效”请求持续成为两家企业较量的手段。目前,珠海冠宇的专利诉讼多以原告方撤诉作为结果,4项专利案有待审理结果,1项被判决赔偿3000万。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锂电领域专利纠纷频发,国内、国外专利战屡见不鲜。
起点锂电认为,站在锂电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全球化、智能化、电动化浪潮涌袭,专利已是市场竞争的战略性要素,通过专利保护构筑企业护城河是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尤其对于出海参与海外竞争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但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竞争之间需要找到平衡,防止滥用专利行为。
当前,中国正处于锂电池行业弯道超车的关键时刻,国内众多锂电池企业都在积极进行产品研发和产业布局。“问题专利”的恶意竞争行为,阻碍了锂电池领域的技术创新,更不利于中国锂电产业链的长久、健康发展。
02
角逐储能“新战场”
从需求端来看,3C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以及上游锂资源价格上涨成为2022年消费锂电池企业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消费类锂电池出货量109.3GWh,同比下降了9.1%,主要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主要应用领域需求下降。预计到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134GWh。
消费锂电池整体处于行业发展成熟期,主要依靠新兴电子产品的应用市场增长。且市场格局稳定,头部企业在中高端产品技术储备充分,与下游头部厂商均建立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寻求下一个增长点,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成为不少消费电池企业的战略选择。而相较于格局稳定且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火热的储能市场无疑是后来者的最佳选择,譬如ATL、珠海冠宇就带头大力布局。
2021年4月,宁德时代、ATL强强联手,成立厦门新能安,专注于储能系统、高功率产品、微型电动两轮车等中型电池领域业务。
从业务范围来看,新能安储能业务涵盖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不间断电源、便携式储能等领域。
其产品包括软包、圆柱、方壳全部电芯形态、模组、电池架/电池以及分布式户外储能系统,目前已服务于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客户。
新能安负责人表示,全球家储市占率已达30%,客户覆盖北美、欧洲、日本等重点发达国家市场。
5月24日,Ampace新能安重磅首发昆仑系列15000次超长循环锂电池,以强大产品力发力万亿储能赛道。
其循环次数突破15000次≥80%SOH,20000次≥70%SOH,实现储能系统锂电池寿命延长一倍,达到匹配光伏设备寿命20年以上,实现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下降30%。
产能端,目前新能安已有多条产品线开启批量试产,今年年底实现一期项目百分百投产。随着储能市场的爆发,新能安未来仍将稳步扩产,确保订单高效稳定交付。
另一边,珠海冠宇储能落子的速度也毫不逊色。
珠海冠宇集团副总裁刘建明表示,储能是公司未来重点投资方向,公司正从家庭储能、通信备用电源逐步延伸至高压储能、工商业储能等领域,以构建储能电池的全面发展体系。
5月22日,珠海冠宇公告称,拟在四川德阳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一期总投资额不超过103亿元,达产后产能达25GWh,公告显示,一期项目规划建设十条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
其后,珠海冠宇马不停蹄地推进项目落地。6月11日公告,控股子公司浙江冠宇拟进行增资,各方合计增资金额不超过11.8亿元。
同日,为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和产能规划布局,珠海冠宇还终止了“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该项目为消费锂电类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