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前后,随着特斯拉吹响价格战号角,各大厂商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也纷纷出现了大幅跳水。此外,每年的汽车销售都分为淡季和旺季,而春节长假过后一般都属于淡季,需求的减少使得车价也有所下降。但是,今年新能源车价出现的“大跳水”,除了受到特斯拉降价和淡旺季周期变化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了原料价格、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原料价格回落
新能源汽车价格的大幅跳水,一部分原因是今年市场对于其原料碳酸锂价格下降的预期。
2023年1月30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环比下降1.8%至47.5万元/吨,不少机构在其发布的研报中,也对碳酸锂给出了“看跌”的走势评级。此前,在新能源汽车需求大增的背景下,碳酸锂的价格也一路走高,但实际上,全球的锂资源储量远高于需求。因而,在新能源汽车的热潮逐渐消退后,其价格的回落也在预期之中。
此外,更安全,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更好的钠离子电池也即将正式装车,倒逼了传统电池生产商加快变现,同样推动了新能源车价格的下降。
二、政策刺激结束
十多年来,我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在国家补贴等政策的推动下逐渐走向成熟。
2022年12月31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宣告结束。离开政策的扶持与刺激,新能源汽车将直面来自新能源同行与传统燃油车的激烈竞争。而失去了在价格上的突出优势,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续航短的短板会将更为凸显,面临着更大的市场压力。
此外,为了抢占最后一波政策补贴机会,很多车主选择在2022年底提前购车,透支了部分今年的需求。在政策变动下,很多消费者也产生了观望情绪。因此,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今年在需求端的压力是很大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实质上是在试探价格需求的底线,重建其在价格上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降,不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大优惠,可以大大减轻钱包的压力,对车企而言也是难得的机遇。毕竟“压价竞争”只是一时之策,而“创新竞争”才是长远之计。要摆脱对补贴政策、价格优势的依赖,需要企业不断提升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的能力,打造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从长远来看,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其完成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