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负极产能:
4月2日,广东东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雷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投资100亿建设的年产30万吨动力与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即将落户广东雷州经济开发区C区。
4月8日,索通发展发布公告,公司拟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北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首期5万吨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2亿元,建设内容为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炉以及配套公辅设施。
4月7日,师董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筑海(淄博)投资有限公司与各方签订投资协议,组建合资企业,目标是建成一个高端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首期建设规模为年产3万吨,总投资达6.2亿元人民币(9813万美元)。
4月10日,道氏技术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佛山市格瑞芬新能源有限公司拟与兰州新区管委会签署《碳材料项目合同书》,格瑞芬(包括但不限于格瑞芬关联方)拟在兰州新区新设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00吨碳纳米管粉体、3万吨碳纳米管浆料(含相关产业链配套)和15万吨硅碳、石墨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生产项目。”
4月23日,青岛洛唯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南墅镇在市行政办公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此次签约的洛唯石墨深加工项目,将落户在南墅镇石墨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总投资15亿元,主要从事石墨提纯及锂电池负极材料前驱体的生产,预计2023年底前建成投产。
4月26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下属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云南安宁设立项目公司并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总建设期预计32个月:一期项目规划年产能20万吨,建设周期预计16个月;二期项目规划年产能10万吨,建设周期预计16个月(计划自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并取得相关施工许可后开工)。
负极项目开工投产情况一览:
4月6日,总投资60亿元的禹州市天道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举行开工仪式,一期生产规模为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后期续建总产能规划为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4月8日,深圳市第二季度集体开工仪式在深圳光明区贝特瑞产业园新地块举行,其中贝特瑞作为项目代表,正式启动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建设项目,本次开工建设的硅基负极材料,具有比传统石墨负极材料更高的容量和使用寿命,突破了传统负极材料的天花板,被视为负极材料的未来。
4月13日,士达炭素年产4万吨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技改项目开工仪式在德昌士达生产基地隆重举行,建设工期为六个月,预计2022年11月项目竣工投产。
4月13日,位于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裕丰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生产线全线贯通,标志着该项目成功试产。该项目由沁源县裕丰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47亩,年产锂电池负极材料1.5万吨,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达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9000万元。
4月17日,内蒙古达茂旗零碳园区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青岛海达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同步开工奠基,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占地200亩,建设周期18个月,达产达效后,年产值15亿元。
4月18日,大龙开发区举行广东凯金二期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项目场坪开工仪式。
4月20日,天目先导纳米硅基负极项目开工仪式在溧阳高新区举行,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一期项目投资10亿元,达产后可年产5万吨新型纳米硅基负极产品,实现年营业收入35亿元。
4月25日,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在玉溪高新区龙泉片区举行,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1亿元,二期投资4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04亿元。其中,作为二期项目的5万吨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生产项目落地玉溪后,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动力电池高端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4月26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锦州时代的新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古塔化工园区正式开工建设。根据环评公示,锦州时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4.8亿元在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建设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厂房以及实验室、办公楼、宿舍、食堂、动力站等配套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年产10万吨石墨负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