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车 » 市场资讯 » 正文

美日欧电动汽车开始向中国集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2
摘要:         《日本经济新闻》5月22日报道称,察觉到将治理严重的大气污染作为最重要课题的中国政府的决心,之前持观望态度的日产汽车等日本汽车厂商也进入中国环保车市场...
         《日本经济新闻》5月22日报道称,察觉到将治理严重的大气污染作为最重要课题的中国政府的决心,之前持观望态度的日产汽车等日本汽车厂商也进入中国环保车市场,海外车企陆续向中国集结。在发达国家尚未普及的背景下,各车企在中国实施的环保车战略能够顺利被推进吗?

日媒:美日欧电动车开始向中国集结

北京市的商业设施“侨福芳草地”内高档品牌店云集,其中美国纯电动车风险企业特斯拉汽车的中国1号店非常引人关注。虽然该店在2013年底才刚刚开业,却被称为“全球最赚钱的店”。

店内展示着跑车型的主力纯电动车“Model S”。平日该店就门庭若市。店里的负责人表示“提车要等待6个月,多的时候一天会订出20辆”。店里销售的全都是售价73.4万元起的高档跑车。尽管由于需要交关税,在华销售价格比美国贵50%左右,但是仍然十分畅销。

“可以向身边的人炫耀,打算买两辆”。来自浙江省的一位企业家兴奋地说到。当问及单次充电的行驶距离是否令人放心时,营业人员回答到“1次充电可行驶520公里,早上在自己家中充上电就可以了”。据称,还将帮助购买者设置充电站。

“名流车”也想走进中国

特斯拉的纯电动车在美国被视为“名流开的车”。符合爱面子的中国人的喜好。4月份特斯拉汽车的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访问了中国。他表示“将投入几亿美元用于中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和上海展开了“一把手营销”。

继北京之后,特斯拉还计划于近期在上海和杭州开店。计划16年在华售出2万辆,使在华销售比重达到其全球销量的20%。

为何全球的汽车厂商纷纷向中国环保车市场投以热切的目光呢?最大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进纯电动等环保车的普及。

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承担着中国80%输电网建设工作的国家电网3月份宣布计划向民间资本开放充电站的运营业务。

特斯拉等外资企业已显示出进军意向。中国政府计划首先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打造“5公里充电网”,即5公里的范围内必须有一个充电站。

此外还将增加扩大补贴等制度上的普及政策。在此基础上还在政府官员人事考评中增加了“对环境的贡献”这一项。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已开始自主出台普及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将促进环保车普及作为最优先课题。

为何被“看衰”

高档车的代表性厂商德国戴姆勒将于9月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发售轿车型纯电动车“腾势”。这是戴姆勒与当地汽车产商比亚迪耗时4年共同开发出的新型纯电动车。

该纯电动车售价为36.9万元起,价格偏高,不过目前正在推进相关工作,希望使其成为地方政府等的补贴对象。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强调,在北京25.5万便可买到该车。

日产汽车也多次与各地方政府展开磋商。计划最早于2014年9月以中国专用车品牌“启辰”销售纯电动车,执行董事关润表示,“争取未来在中国的纯电动车市场占据20%份额”。特斯拉和日产还将开发和生产的“本地化”纳入视野。

而各大车企面临的问题是中国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缺乏了解。北京市内的一位40多岁的包租车司机表示“中途没电了很可怕。要买也要等到10年后”。据称,虽然在深圳机场有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出租车在等待接客,但是“顾客知道是纯电动车后都感到很担心”。

此外还有不少看衰的人认为,中国的环保意识没有日本和欧洲高,“环保车只是少数有钱人的玩具车”。
 

 
关于我们:ICC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主要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是中国领先的专业产业研究和顾问公司。鑫椤资讯以研究为中心,提供媒体资讯、研究咨询、数据库和市场营销等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专注于锂电池原材料、锂电池及其下游等相关产业链跟踪,对市场价格、行情动态等资讯的搜集与研究,常年跟踪行业内400多家生产企业,拥有完善的产业数据库。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报告,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鑫椤锂电以研究为中心,服务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一二级市场私募基金/券商/银行等)、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为客户提供的独特洞见、分析和资源,帮助客户高效决策,以实现高质量的业务增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资讯浏览
市场报价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招聘 | 关于我们
电话:021-50184981   电子邮箱:service@iccsino.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杨路560号中融恒瑞国际大厦1203室  邮编:200122  沪ICP备20220242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