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转型与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智能消费电子、eVTOL、人形机器人、AI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突破现有电池技术瓶颈的核心方向,硅基负极材料凭借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成为推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革命的关键材料。
同时,随着传统负极市场竞争加剧,硅基负极领域逐渐成为业内各企业角逐的新方向。根据ICC鑫椤资讯的统计显示,2025上半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纯品产量为4396吨,同比增长76%。
目前硅碳负极材料商业化应用集中在对成本敏感度相对不高的消费电子、电动工具领域,在动力电池领域渗透率相对较低,随着多孔硅碳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硅基负极在动力电池的领域将进入产业化导入快速阶段,硅基负极渗透率也正逐步提升,未来固态电池或将成为硅基负极材料应用的主要增长点。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以硅基负极材料为首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工艺持续进步,市场规模不断扩张,随着下游客户对快充性能、续航时间提出更高要求,硅基负极优势更加凸显,预计到2028年,硅基负极(单体)产量将达2.53万吨,2024-2028年的年复合增速(CAGR)预计高达50%。
然而,硅基负极的产业化进程仍面临材料本征缺陷、工艺复杂度高、产业链协同不足等挑战,亟需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重构实现突破。因此,鑫椤资讯将于2025年11月12日-13日(12日报到)在中国·上海东锦江希尔顿逸林酒店 召开“2026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高峰论坛”,汇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科研人员,共同探讨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的技术发展趋势、关键科学问题和产业化挑战。通过会议的交流与合作,有望加速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进程,推动全球电池产业向更高性能、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因此,鑫椤资讯联合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为中国针状焦及炭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搭建平台、贡献力量,将于2025年11月11-13日在上海召开“2026(第十六届)国际针状焦及炭材料产业高峰论坛”,旨在通过联合“政、产、学、研、用、资”各方力量,从科研成果、材料研发、技术需求、装备研究、工程应用、制造工艺、产业生态等角度交流分享,推进针状焦企业紧密跟进市场热点和下游技术迭代节奏,加快现有产品优化升级、不断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切实解决当前产业推进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为促进产业链企业互通互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搭建平台,共同助力针状焦及炭材料产业在“十五五“期间创新发展。 |